隨即一桌子人開心地吃飯。
李茂森和陳香還是有點拘謹,在彆人家吃飯就是不自在,放不開。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沈心茹生怕陳香和李茂森太過靦腆,時不時地給他倆夾菜:“弟妹,吃這個,茂森,吃這個。”
其實待人接物是最累的,主家累,客家也累,尤其是大家肩頭不一齊時,主家生怕怠慢了客家,客家生怕冒犯了主家。
真不如當年陳三爺和李茂森在雜技團時,那時候,所有小夥子都是肩頭一齊,全是青瓜蛋子+窮鬼。
大家沒有高低貴賤之人,一說吃飯,所有人向狼崽子一樣衝向桌子,每人擓一大碗,咵咵吃、嘎嘎造。
隻要師父大流馬不在,這群師兄弟算是上了天了,又打又鬨,又說又笑,全跟小土匪一樣。
大流馬一來,全都乖乖坐回飯桌,老老實實吃飯。
最痛快的飯局,就是沒有隔閡的兄弟姐妹之局,大家水平一樣,可以放開吃、放開喝,一旦有一個人高出一頭,這個飯局就會變味。
可這也是不可避免,人與人地距離和段位就是在歲月的流逝中慢慢拉開的。
多麼好的朋友,一旦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友誼的濃度就會漸漸稀釋。
混得好的,有了自己新的圈子,不再眷戀以前的老圈子。
混得不好的,覺得沒意思,也不願意再聯絡以前的老朋友。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就是佛家講的:緣分儘了。
朋友緣、夫妻緣、父子緣,隻能陪一個人走過人生中的一段路,剩下的路,還要靠自己走。
人類終將孤獨,就像每個人投胎時來的路徑各不相同,虛空之中,互不相識,茫茫大海,盲龜穿木。
最繁華的人間也無法衝淡人類靈魂的孤寂,就像一頓熱鬨酒宴過後,半夜醒來,渾身發冷。
能夠慰藉自己靈魂的,隻有自己的所作所為——善業。
善事做的越多,內心越充實,靈魂越溫暖,死前越踏實。
這是一條筆直的大道,鋪滿了鮮花,陽光溫暖,取舍均等,無數生靈迷途知返,從兩側摸索而入,終於找到了來路歸途。
飯後,吳媽和山杏收拾碗筷。
陳香也趕忙幫著收拾。
沈心茹笑著說:“弟妹,你不用跟著忙,坐下喝會兒茶。”
李茂森則悄悄把陳三爺拉入裡屋,哼哼唧唧問了兩個問題:
第一:你為啥開賭場?
第二:玫瑰去哪兒了?
這兩個問題,陳三爺都沒法回答,黯然搖搖頭:“兄弟,我有我的苦,所有的事,說來話長,以後我再慢慢對你講。”
陳三爺要求李茂森和陳香住兩天再回陳香老家。
陳香連連搖頭:“大哥,不行的,我臘月十五托人捎信回家,說年三十前一定趕回家吃團圓飯!”
陳三爺笑道:“弟妹放心,還有幾十裡路程,我保證你們年三十回家吃年夜飯!”
陳三爺心裡有底,這幾十裡路程,對於推著獨輪車步行的人來講,停停歇歇,得走兩天,但如果開車送他們,就很快了。
見陳三爺和沈心茹執意挽留,陳香和李茂森隻得留下住了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