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戰場的捷報如雪片般傳來,這一年是隆美爾登峰造極的一年。
藍月收電報收得都手軟了。
在東線戰場陷入膠著的時刻,隆美爾帶領第十五裝甲師、第二十一裝甲師、第九十輕裝師在西線戰場大放異彩。
經常以少勝多,打得英法聯軍吱吱跑。
英法聯軍根本摸不清隆美爾有多少兵力,隆美爾太善於製造假象了,經常讓卡車托著樹枝在沙漠裡來回穿梭。
騰起大量塵土,喧囂震天,對麵英法聯軍一看:俺娘嘞,又來了!
飛沙走石,濃煙滾滾,天神下凡啊?
這是豬八戒來搞高翠蘭了吧?太氣勢洶洶了!
掉頭就跑,其實隆美爾起初隻有100多輛坦克,但他利用沙漠多沙多風的氣候特征製造假象,然後迂回穿插、分段包抄,搞得英法聯軍落荒而逃。
隆美爾來時飛沙走石,去時遮天蔽日,等你回過味兒來,他不見了。
遂稱“沙漠之狐”。
這是希特勒一手提拔的悍將,隆美爾並非傳統軍人家庭出身,他是教師家庭出身,跟傳統意義上的普魯士軍人家庭不一樣,屬於半路出家,身材矮小,力氣也不足,在軍校時並不受重視。
後來在一戰中,嶄露頭角,戰後獲得正式編製,得以留在部隊中,也是普通家庭出身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典範。
再後來他撰寫了《步兵攻擊》一書,獲得希特勒的關注,從此希特勒開始提拔他、栽培他,終於在北非戰場甩出了這張王炸。
隆美爾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軍事素養,打贏了就是打贏了,也不嘚瑟,也不虐待戰俘,而是根據《日內瓦公約》優待戰俘,你認輸了,你服軟了,就行了。
這玩意誰還不打敗仗啊?勝敗乃兵家常事,咱們都是軍人,服從命令,政治責任不用咱們負,咱們就專職打仗,打完完事。
所以自古以來,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交戰雙方上一秒還在激戰呢,下一秒停火協議來了,雙方戰士放下槍,越過戰壕,緊緊擁抱在一起,共同慶祝,相擁而泣。
軍人的職責是服從命令,戰爭的發起人才罪該萬死。
所以隆美爾在敵我雙方都獲得了崇高的名譽。
稱讚他是真正的軍人。
但有兩個家夥不服,一個叫巴頓,一個叫蒙哥馬利。
他們忿忿不平:有這麼厲害嗎?我不信囁——
待俺殺入北非戰場,生擒你這隻“沙漠狐狸”。
這一年德國納粹在波蘭發動了慘無人道的猶太人大屠殺,藍月被調往波蘭,督導波蘭情報站點對付波蘭學生發起的反抗法西斯運動。
德國納粹鐵蹄下,整個歐洲在呻吟,但反抗的烈火從未熄滅。
從巨浪滔天的英吉利海鮮,到麥色金黃的法國戛納,從廣袤的挪威森林,到漫長的伏爾加河,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到希臘的雅典,各種秘密組織建立,他們與盟軍保持秘密溝通,時不時地掀起反抗運動,炸鐵路、扒電話線、炸彈刺殺,搞得希特勒如坐針氈。
海德裡希把藍月派往波蘭,正是因為波蘭的學生運動太過劇烈,德國的情報站點已忙不過來了,屢屢出錯,丟掉關鍵信息,導致反抗烈火此起彼伏。
藍月作為情報戰線唯一的外籍少校,以卓越的情報分析能力,很快就穩住了波蘭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