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就見蘭蘭也將最後一顆棋子成功入壘,而他此時也算是徹底無言以對了,正當小郡主準備再嘲笑他兩句之際,卻聽門外親衛聲音緩緩傳來。
“啟稟堂主,高統領和眾位將軍他們回來了”。
而他原本那股輕鬆愉快的神色也隨之一緊,雙眼微眯,換上了一副冷冽的表情,身上殺氣儘顯,因為當下輕鬆的時刻已經過去了,人類還是得回到殘酷的現實生活中。
隨後又對著小郡主和蘭蘭二人擺擺手道“你們兩位丫頭先自己玩吧,我還有些事情需要處理”。
二人這段時間與自己幾乎是朝夕相處,更是早已靈肉結合,說是心靈相通也並不為過,所以也自然能夠感覺到他身上的氣場變化,緊接著,隻見蘭蘭一副柔情似水的模樣,一邊幫他整理褶皺的衣領,同時還輕聲安慰道“王爺切莫大動肝火,若將自己氣壞了的話,那反而有些不值得”。
至於小郡主則是握了握粉嘟嘟的小拳頭,義憤填膺道“野人你一定要狠狠的懲罰那些壞人。讓他們再也不敢作惡才是”!
感覺到身邊愛人的關懷和靈兒那天真無邪的語氣,同時也讓他冷冽的內心中有了一絲絲的溫情。
“你們放心吧,這件事我已有定論”。隻聽他溫聲說道。
……
而此時的議事廳中,林林總總的幾乎站滿了大大小小的將領。見他到來,眾人立刻拱手行禮。反觀他自己則是麵無表情的擺了擺手,直接來到前方坐定,問道“今天到底是怎麼回事,由何人來給本王細細分說一下啊”?
緊接著,隻見狐狸上前兩步,拱手道“啟稟堂主,眼下這港口的騷亂之事,屬下已經大體調查清楚了。
其實這事說來也是正好不趕巧。而造成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乃是因為我軍各級彆軍官之間的命令傳達不準確,所以才導致此番騷亂。
當初堂主下達的命令是讓大家將港口中的金銀物資全部收攏裝船。而高級將領傳達給下級的命令卻是將港口中的全部金銀,全部物資,通通收攏。至於這軍令到了中層將領那裡,就變成了將港口中一切有價值的物品全部收攏,如此往複,再到下層將領之時,軍令就已經變成了將港口中的一切搶光,不給敵人留下一絲一毫。
而最後的底層軍官聽到的軍令自然而然的就是燒光,搶光,殺光。更何況我海濱國士兵原本就對周國人怨恨頗深,當下又聽到如此軍令,那做起事情來自然也就更加的肆無忌憚了,也正因如此,所以事情才會演變成這般模樣。
所以這件事嚴格說起來,卻也並不是單純的個人責任,而是因為我軍部隊的命令傳達係統不完善所致,所以若是要追責的話,恐怕全軍從上到下無人能夠獨善其身”。
聽聞狐狸講述事情原委後,非但是他自己,就連場中諸將一時之間也都是啞口無言。畢竟這件事就如狐狸所言,誰都脫不了責任。
至於自己這位全軍最高指揮官,更是責無旁貸,畢竟真要說起來的話,這也算是自己當初下達的命令不準確,這才導致手下這幫人傳達了一個含糊不清的軍令。
而這種模棱兩可的軍令在每個人的耳朵裡聽到的感覺都不相同,若是心平氣和之人聽到自然無恙,可若是心有怨恨之人,那聽到的含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比如說有人聽到“人生如夢”這句話時,可能有些人就會覺得人生短暫,要好好珍惜才是,隻不過卻並非所有人都是這般想法,也可能有人會覺得人生虛幻,凡事彆計較太多,得過且過,活在當下才是正經,所以同樣一句話讓不同心境的人聽起來都是不同的。
另外還有“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因為隻有經曆過失敗的人,才能更加懂得如何成功。當然了,可能也有人會覺得這就是一紙廢話,因為失敗了就是失敗了,哪還來得及成功呢,至於將來的成功也跟當下的失敗沒什麼關係。
儘管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這就是一句平平無奇且激勵自己的話,目的就是讓自己更有勇氣麵對失敗而已,可依然會有人覺得這就是所謂的毒雞湯,畢竟大家都在向往成功,又有誰會盼望失敗呢。所以不論任何事情都是見仁見智的,而相對論便是此理。
至於眼下的情況便是如此,若自己當初下達的軍令非常明確且不容置疑的話,那肯定就不會有人再故意曲解軍令,混淆視聽了,畢竟誰也不想因為自己的一念之私而被砍頭。而眼下這件事壞就壞在高層軍令不明確這一點上了。
隨後,隻聽他有些悵然若失的歎氣道“當今得知此事原委,本王深感汗顏無地,實在愧對這西津港的萬千百姓。今日之事,實屬本王大意之過矣,哎~”。
堂下眾將聽後,儘皆無奈歎氣,同時亦有半數之人羞愧低頭,因為那些混淆視聽的軍令便是他們這些人一層層傳達下去的。
“之前犯事部隊可曾調查清楚”?又聽他繼續問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下方康總元聽後,立刻出列,拱手道“啟稟王爺,士兵所犯罪行大致已經調查清楚,因為其中包含人員太過廣泛的緣故,所以幾乎並沒有哪支部隊能夠完全幸免,數來數去,也隻有潘越洋潘將軍從屬的部隊嚴守軍紀,並未做出任何擾民的行徑。至於其他人部隊……哎~,行之眾也,責之廣也”。
而康總元的話更是讓他皺眉不止,至於對方的意思他自然也能聽的明白,就是說這次的事件幾乎已經襄擴全軍,根本無從判罰,因為法不責眾嘛。
緊接著,又聽他由衷讚歎道“潘將軍治軍嚴謹,旗下士兵恪守軍紀,實屬我軍之楷模,三軍之榜樣也。傳本王令,賞潘越洋白銀兩千兩,記大功一件。將其功勳傳頌三軍,以明我軍之軍紀軍威”!
潘越洋聽後,當下也不遲疑,立刻出列,拱手道“謝王爺恩典,末將必定鞠躬儘瘁,死而後已,以報王爺之盛恩”。
至於這潘越洋心中的想法,其實他多少也明白一些,這家夥當然不是什麼生性良善之輩,正所謂俗話說得好,慈不掌兵,仁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嘛。
而這潘越洋曾經也是周國海軍,隻不過因為戰敗的原因,這才加入己方部隊的。而對方原本就是周國人,對於周國百姓自然也是有感情的,所以對方下令善待百姓的舉動也可以理解。至於其他的將軍則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海濱國出身,本身對於周國就沒什麼感情,所以對周國人自然也不會手下留情。
雖然他心中明白潘越洋的想法,可眼下這件事對方做的也確實正確,屬實值得表揚,不論對方之前是出於何種目的才這樣做的,可如今帶來的實際效果也確實能給己方三軍帶來表率的作用。所以他才會對其進行封賞,並且大加讚揚。
喜歡春風玉露請大家收藏:()春風玉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