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意思?”安德森聞言怔了一瞬,眉梢微微挑起,下意識將目光重新投向玻璃櫃裡的唐三彩。
他反複端詳著那匹昂首嘶鳴、背上樂師環繞的駱駝,手指無意識摩挲著下巴。如此精巧的唐三彩,無論是器型還是釉色都堪稱精品,陳陽竟然輕描淡寫地說它“沒意思”?
這讓他心頭湧上一股難以言喻的驚詫——能說出這樣的話,這家夥究竟見識過多少珍奇異寶?
念頭閃過間,安德森的目光已不自覺轉向了隔壁的玻璃櫃。那裡靜靜躺著一件天青色的瓷器,釉麵溫潤如玉,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
汝窯!安德森瞳孔微縮,呼吸不由自主地滯了一瞬。他屏住氣息,連帶著肩膀都繃緊了。
這一眼瞧去,他隻覺得一股涼意順著脊椎攀上來,直衝天靈蓋。那汝窯通體色澤均勻,隻在邊緣處隱約透出一抹淡淡的蝦青色,釉層厚薄適中,在燈光下流轉著夢幻般的光暈。更讓他心臟狂跳的是,瓷器表麵竟有一抹細密的開片紋,如同冰裂紋般自然蔓延,卻又層次分明,宛如天然形成的美麗圖案。
安德森的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一股難以抑製的渴望湧上心頭,讓他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這汝窯的溫潤與內斂,竟讓他有種想要伸手觸摸的衝動,仿佛那冰涼的觸感能撫平他此刻躁動的心緒。
短短幾秒間,他的眼神從最初的驚愕逐漸變為癡迷,甚至連呼吸都放輕了,生怕驚擾了這件沉睡的珍寶。
那是一件令人屏息凝神的汝窯碟,靜臥於燈光之下,其存在仿佛周遭空氣都隨之沉靜下來。碟體身高不過二點三厘米,輕巧得宛如一片薄翼,卻又蘊含著不容小覷的精致與溫潤。
傳世汝窯「奉華」碟藏於台北
汝窯碟的口沿如一輪初升的滿月,直徑十二點七厘米,開闊而飽滿,邊緣以一圈古銅色的細窄銅扣點綴,像是月輪上纏繞的精工銀飾,既加固了瓷碟的結構,又添了幾分古拙的韻味。
從圓口向下望去,是一弧優雅的淺壁,像極了古典園林裡靜謐的月下湖水,蕩漾著光影與歲月。壁身輕盈地弧度收束,至底部戛然而止,形成一個光潔無瑕的平底,直徑僅十點一厘米,平整得仿佛能映出人的麵容。
最讓人驚歎的是它通體施的青釉,色澤如雨過天青,帶著一抹淡淡的粉意,在某些角度下,甚至泛著微妙的光澤變化,如同暮色中的雲霞在變幻色彩。
而在瓷碟底部,三個細小的支釘均勻排布,它們不過針尖大小,卻精準地將整個碟體撐起,既保護了胎體的完好,又巧妙地打破了滿釉帶來的單調感。
最引人注目的是支釘中央,以纖細卻力道遒勁的筆法,刻有一方“奉華”二字銘文,這兩個字像是被時間精心打磨過的印記,凝結著曆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傳承。
這時候漢斯也走了過來,他剛才一直在遠處觀察著陳陽和安德森的交流,心中早已按捺不住好奇,想過來看看那件唐三彩。
陳陽看見漢斯走近,臉上露出了熱情的笑容,眼中閃爍著一絲狡黠的光芒,他故意放慢了語調,帶著幾分賣關子的意味笑嗬嗬招呼他:“漢斯先生,既然您來了,不如也來看看這件汝窯如何?我很想聽聽您這位專家的專業意見。”
漢斯聽到陳陽的邀請,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近展櫃,當他的目光落在那件汝窯碟上的瞬間,整個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他彎下腰,將臉幾乎貼近汝窯,雙眼睜得滾圓,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那粉青色的釉麵在燈光下泛著溫潤如玉的光澤,漢斯的呼吸漸漸急促起來,他繞著展櫃慢慢踱步,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著這件珍品。
片刻之後,他猛然直起身子,捂住胸口,倒吸一口冷氣,聲音都有些顫抖:“這…這簡直不可思議!這是汝窯中的極品啊!比大英博物館館藏的那件保存狀態好得多!”
“天哪,這釉色,這質地,這完整程度,簡直是奇跡!”
陳陽看著漢斯激動的樣子,內心湧起一陣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挺直了腰杆,下巴微微揚起,語氣中充滿了驕傲和自信:“漢斯先生,您的眼光確實獨到。”
“這確實是故宮博物院的珍藏,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
“您知道嗎,全世界完整的汝窯器物不足百件,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而這件"奉華"款汝窯碟,更是其中的翹楚,被公認為頂尖之作。它不僅代表著宋代製瓷工藝的最高水準,更承載著千年的曆史文化底蘊。”
漢斯聽到陳陽的介紹,更加激動了,他的手在空中比劃著,但又不敢真的伸手:“真是不敢相信,太不敢相信了!”
他再次低下頭,幾乎要把鼻子貼在玻璃上,眼中滿含著敬畏和渴望。
漢斯轉過身來看向陳陽,眼中充滿了欽佩和震撼,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敢置信:“我知道,我知道,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件這樣的珍品,那是全世界古陶瓷收藏界都知道的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我萬萬沒想到,你們居然會把如此珍貴的國寶帶到這次展覽中來!這真是讓我太意外了!這種信任和開放的態度,實在是令人敬佩!”
陳陽聽到漢斯真誠的讚美,嘴角慢慢翹起,露出了一個溫暖而自豪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友善和真誠的光芒:“漢斯先生,您的話讓我很感動。”
“我們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包容開放的民族,我們非常願意與世界各國的朋友一起分享我們的文化瑰寶和曆史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