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九年,有一次萬曆帝前往慈寧宮請安,偶然遇到了侍女王氏,便寵幸了王氏。按照規矩,作為皇帝寵幸宮女以後,要賞賜宮女,並且要將寵幸宮女的具體時間記錄在冊。但是萬曆帝為了隱瞞這件事情,不僅沒有給王氏任何的賞賜,也沒有對身邊人說自己寵幸了一位宮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就這一次,王氏便身懷有孕,但是又不敢直接說出來。月份大了便瞞不住了,李太後便將王氏叫到跟前追問:肚子裡的孩子究竟是誰的?
如此王氏才將萬曆帝寵幸自己的過程說了出來,事後李太後便找了一個機會問萬曆帝,是不是寵幸了自己宮裡的宮女王氏?萬曆帝本想要糊弄過去,不肯承認。但按照《起居注》的記載,萬曆帝確實在那天去了慈寧宮。
萬曆帝才不得承認自己寵幸王氏,李太後並沒有怪罪自己的兒子,畢竟李太後年紀到了,自然盼孫兒。便對萬曆帝說:我老了,還沒有孫子,若是她能生一男孩的話,也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是社稷之福了。
但萬曆帝還是猶豫不決:可是她是一個宮女。
李太後聽到兒子的話便被不樂意了:宮女怎麼了,彆忘記了,你也是宮女生的!你可以加封她,母以子貴。
就這樣,沒有辦法的萬曆,在萬曆十年六月,王氏被封為恭妃。兩個月後,王氏不負眾望生下萬曆帝長子朱常洛。
帕特西亞低頭刷刷的記著,驚訝地抬頭:“哇,這下真的母以子貴了!”
陳陽輕輕搖搖頭,“並沒有,這位王恭妃,反倒因為這個孩子,悲慘一生。”
這一年,王氏一生悲劇的始作俑者鄭氏被封為淑嬪,鄭氏不僅長相嫵媚動人,而且性格活潑,彆的妃嬪見了萬曆帝都是恭恭敬敬,十分小心謹慎,而鄭氏不僅不僅跟萬曆帝談笑自如,還能經常開玩笑。對於如此不同尋常的鄭氏,萬曆帝可以說是情有獨鐘,十分寵愛。
不過畢竟此時的鄭氏還隻是嬪位,也沒有生下皇子,對於王氏而言不足為懼;但過不了幾年,便因為鄭氏的緣故,萬曆當朝就因為鄭淑妃陷入了皇子之爭。
陳陽繼續跟兩人說著,“當時孝端皇後並沒有產下皇長子,隻有一位公主;這位王恭妃產下了皇長子朱常洛,鄭淑妃產下了皇三子朱常洵。”
“明朝是一個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的王朝,按照大明朝的祖製來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萬曆在世時隻有孝端一位皇後,這位皇後隻育有一女而沒有皇子,於是大臣紛紛上書,要求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等下,陳,”安德森在旁邊皺起了眉頭,“這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是什麼意思?”
陳陽抿了一口咖啡,“這個很好解釋,嫡子就是指正妻所生之子,其血緣正統性受宗法製度嚴格保障。”說著,陳陽揮舞了一下手,“比如說王喜姐,就是萬曆皇帝的正妻,如果她有兒子,要首先立她的兒子為長子。”
“可是王喜姐隻產下了一名公主,並沒有兒子。按照規矩,若無嫡子,則按其他妃子兒子出生順序選擇最年長者,立為太子。”
陳陽解釋了一遍之後,安德森和帕特西亞就明白了,隨後陳陽繼續說道,“但由於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遲遲不肯立朱常洛為太子,想立鄭淑妃的兒子為太子,但大臣們紛紛不同意。”
因為王恭妃產下的是長子,因此鄭淑妃仗著萬曆的寵愛,處處針對王恭妃,王恭妃在宮中備受冷落,甚至遭到鄭貴妃的迫害。
展廳內的光線似乎隨著故事的轉折而變得暗淡,“每次如果有大臣惹怒萬曆皇帝,孝端皇後都會出麵調解,大有長孫皇後的風度。”陳陽翹著二郎腿,側頭看著展廳裡的鳳冠繼續跟兩人說道。
“但萬曆皇帝就寵愛鄭貴妃,就想立她的兒子為太子。”說著,陳陽苦笑著微微搖搖頭,“但大臣們就不同意,拿列祖列宗的遺訓要挾萬曆。”
“沒辦法的萬曆,便以皇後尚年輕日後還有誕育皇子的可能為由拖延立儲一事。”
“萬曆君臣因立太子一事僵持15年之久,最終以皇帝的妥協而告終。”陳陽笑嗬嗬看著兩人說道,“但是萬曆皇帝就是不喜歡自己這個大兒子,更喜歡皇三子。甚至不讓皇長子上學。”
“這位皇長子朱常洛,到了十二歲還沒讀過書,這件事讓大臣們紛紛不滿,聯合起來上書皇帝。”陳陽抿嘴笑著說道,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萬曆就這麼不喜歡朱常洛。
“後來孝端皇後也勸說萬曆,萬曆因此牽怒於孝端皇後,加上鄭淑妃的挑撥,最終導致皇帝與皇後之間也心生嫌隙。”說著,陳陽微微歎了一口氣,“看似在後位風光無限的孝端皇後,實際是過著獨守空閨的生活,甚至還差點被萬曆帝廢後。”
立皇太子一事,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曆經十五年,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梃杖。
安德森若有所思地撫摸著下巴:“這真是同姓不同命啊。"
喜歡重生93:拎著麻袋去撿漏請大家收藏:()重生93:拎著麻袋去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