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再看第二幅!”賈老板小心翼翼卷好王鑒的畫,動作輕柔得仿佛在撫摸繈褓中的嬰兒。他將畫軸重新用黃綾包好,放回原來的位置,然後轉身從另一個更加精致的畫盒前停下。
這個畫盒明顯比剛才那個更加考究,盒麵上鑲嵌著螺鈿花鳥圖案,在燈光下閃閃發光。
“這個盒子本身就是明代的工藝品呢。”賈老板邊說邊輕撫盒蓋,“當年收這幅畫的時候,前任藏家就是用這個盒子裝著的,我也舍不得換。”
他小心翼翼地揭開盒蓋,裡麵鋪著一層絲綢軟墊,手卷靜靜地躺在其中。賈老板戴著白手套,雙手恭敬地取出手卷,就像虔誠的信徒捧著聖物一般。
“同樣是"四王"的寶貝,隻不過,這是王石穀的《仿宋元山水》手卷!”賈老板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顯然這幅畫在他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石穀先生啊,那可是清代山水畫的集大成者!這幅《仿宋元山水》,是他晚年的精心之作,據說畫了整整三年才完成!”
“你們知道嗎?”賈老板忽然壓低了聲音,像是在分享什麼秘密,“這幅畫的來曆可不簡單。”
“傳說當年石穀先生為了畫這幅長卷,專門遊曆了江南的名山大川,從黃山到太湖,從西湖到富春江,足跡遍及大半個江南。他隨身帶著速寫本,見到好的景致就記錄下來,回到畫室後再融會貫通,最終形成了這幅曠世之作。”
“而且啊,”賈老板繼續神秘地說道,“據說他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每天都要焚香沐浴,以示對古代大師的敬意。你看這筆墨,真是融彙了宋元諸家之長!董源的渾厚,巨然的秀逸,範寬的雄渾,李成的清潤,全都在這一卷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賈老板的眼中閃爍著狂熱的光芒:“這可是他的得意之作,融彙百家之長!不是我吹牛,這樣的手卷,就算在故宮博物院,也不過三五件而已!”
說著,他開始緩緩推開手卷,動作極其謹慎,仿佛稍有不慎就會損壞這件無價之寶。手卷的質地是上好的絹本,經過幾百年的時光洗禮,呈現出一種古樸的象牙色澤。
隨著手卷的緩緩展開,一幅長長的、筆墨變幻豐富的山水長卷逐漸展現在眾人麵前。這幅畫足有十幾米長,每展開一段,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變化。
“你們看這設色,”賈老板指著畫麵興奮地說道,“主要以淡赭為主調,這種顏色啊,是用上好的赭石研磨而成的,顏料都是天然礦物質,所以能保存這麼久還不褪色。”
“再看這裡,”他繼續指點著,“墨青、墨綠的合染,層次分明卻又渾然一體。這種色調溫和統一的效果,正是典型的淺絳設色法。”
“淺絳山水啊,是從宋代就開始的傳統技法,到了清代被"四王"發揚光大。”
賈老板越說越激動,手勢也變得更加誇張:“石穀先生的這種設色法,既保持了水墨畫的韻味,又增加了色彩的豐富性。”
“你們看看這山峰,遠看是青綠色的,近看卻發現是用墨青一層層暈染出來的,這就是高手的技法啊!”
他突然停下來,深深吸了一口氣:“每次看到這幅畫,我都會想起古人說的那句話——"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石穀先生不僅僅是在畫山水,更是在畫他心中的理想世界。”
賈老板的解說變得更加細致入微:“二位請看這卷首處,三座山峰呈"起"勢。這可不是隨便畫的,這是有講究的!”
“咱們國家古畫講究:起、承、轉、合,就像寫文章一樣,開頭要有氣勢,要能抓住觀者的眼球。”
“你們看這畫法,”他用手指輕輕在空中比劃著,生怕碰到畫麵,“主要是以南宗董源、巨然為宗。”
“董源你們不知道吧?”賈老板說著,笑嗬嗬看看秦浩峰和柱子兩人,“是南唐時期的大畫家,他的畫風溫潤秀逸,居然是他的傳人,更加精進。”
“巨然承董源一路遺法,以長、短披麻皴並舉為勝。”賈老板的語氣變得更加專業,“披麻皴啊,就是像披散的麻絲一樣的筆觸,用來表現江南山巒的溫潤質感。長披麻皴用於表現山體的主要結構,短披麻皴用來豐富細節。”
“王石穀在這裡參合了二者的圓潤之筆,”他繼續解說,“你看這些筆觸,既有董源的厚重,又有巨然的靈秀。”
“他用極其繁密的皴法層層擦寫,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要等前一遍乾透了才能進行下一遍,這樣才能構建出如此平緩厚潤的山脈效果。”
“這種技法啊,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深厚的功力。”賈老板感歎道,“現在的畫家,有幾個能有這樣的耐心?都想著速成,哪裡還有古人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指著山間的植被繼續說道:“看這山間的叢樹,用的是焦墨側鋒橫點的技法。焦墨就是最濃的墨色,側鋒就是用筆的側麵來點,這樣點出來的樹葉既有濃淡變化,又有立體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你們看,”賈老板越發興奮,“這些樹木的點法與山體的皴法完全融為一體,這就是所謂的"筆筆有來曆"。每一筆都不是隨意的,都是有傳承的。這樣的技法,儘得山巒之渾厚秀逸。”
“妙啊!妙啊!絕對妙不可言!”
說著,他把目光轉向畫麵的留白處,神情變得更加虔誠:“這裡,石穀先生運用了留白與烘染的對比技法,來表現淡緲的雲霧和遠水。你們看,這些留白並不是什麼都不畫,而是用極淡的墨色輕輕烘染,形成一種若有若無的效果。”
“這種技法的精妙之處在於,”賈老板的聲音變得輕柔,仿佛怕驚擾了畫中的意境,“它營造出了一種空間的層次感。由遠水到雲海,再到近山,觀者的視線隨著這些景物的依次遞進而延伸,不知不覺就被引入了畫麵的核心。”
“這就是國畫的魅力所在啊!”賈老板忍不住讚歎,用手點點畫卷,“西方油畫追求的是真實再現,而我們國畫追求的是意境營造。”
“你們這倆小子,好好看這幅畫,不僅僅是在看風景,更是在體驗一種心靈的旅行。石穀先生通過這種巧妙的構圖和技法,讓觀者在欣賞的過程中,逐漸進入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中。”
手卷慢慢展開,賈老板的眼中閃爍著癡迷的光芒,繼續解說道:“這裡,以畫幅中部山徑行旅為"承",你們看這幾個小人兒,雖然隻有豆粒大小,但那種跋涉的神態卻被王翬畫得活靈活現,仿佛能聽到他們的腳步聲和交談聲呢!”
賈老板內心湧起一陣自豪,想到自己能擁有這樣的國寶級藏品,簡直比中了彩票還要興奮,“隨後,漸漸轉入以"北宗"技法表現的崇山峻嶺、危穀劣岩的北方山川景色,你們感受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