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真人,不可再強行攻打。”徐真元勸誡道:“屬下以為,彼輩並無真正交鋒之意圖。”
“胡言亂語!分明已隕我百餘名弟子,這分明是要與我抗衡!”
朱元明勃然大怒。
此時的局麵,無論王梵如何應對,都會被視為對抗朝廷的叛逆。
徐真元並未在此爭論,而是言道:“反賊固然需剿滅,但屬下以為他們此舉實為拖延時日罷了。”
一句話猶如晨鐘暮鼓,點醒了朱元明。
“你是說,他們在等待京畿的消息?”
京城之中,小寧王暗中活躍,必定能夠奪得一番封賞。屆時,青雲山脈隻怕就要變成王梵的領地了。朱元明若想再度對付王梵,難度無疑將會倍增。
“貧道明白了。”朱元明恍然大悟,反而不再急躁,“王梵明顯低估了京城的態勢,想要將青雲山據為己有的封地,怕是隻能空做黃粱一夢了,哈哈……”
徐真元心頭一緊,脫口而出:“為何如此講?”
“徐大人曾在京城為官多年,難道還不清楚朝中諸位大人心思麼?”
朱元明麵露輕蔑之色,似是在嘲笑徐真元做了半輩子官,竟連朝堂內情都無法揣摩透徹。
“您的意思是,聞太師會從中作梗?”
朝廷之中,聞太師率領的士族勢力把控著朝政大權。其次則是武將集團,大部分都被派遣至京城之外戍衛,而在京城任職的將領同樣隸屬於聞太師麾下。
除此之外,便剩下皇家的王公貴族了。
當今帝君一脈血脈稀疏,隻有小寧王獲得了王爺的封號。
其餘的,則皆為上一代藩王遺留下來的子孫。
帝君誤信饞佞之言,並未大舉削藩……
因此,上一代的天尊傳人,掌控著大乾仙朝的九大洞天福地,也被尊稱為大乾九王。
這些仙王平日裡難得踏入仙京,他們與天帝溝通的唯一紐帶便是那位小寧王。
小寧王鄭重其事地答應助王悍爭取靈域賞賜,這份自信便源自於背後那九位仙王的支持。
即便當今的大乾天帝看似昏聵,但心中深知血脈相連才是最牢固的利益維係。
小寧王進言,並且得到九位仙王的聯名支持,即便是修為高深的聞太師率眾反對,也無法逆轉此事。
然而,當朱元明透露出另一層含義時,情形似乎並非那麼簡單。
他有意裝聾作啞,目的就是要誘使朱元明吐露更多的信息。
果然,朱元明在此問題上並未對徐知春設防,笑答道:“聞太師固然會極力阻止,但我聽說幾位仙王恐怕也會有所動作。”
“為什麼會這樣?”徐知春不解,“那些仙王不是都站在小寧王一邊嗎?”
“朝堂之上,虛實交錯,徐大人身為一方知縣,竟還能保持如此單純的見解?”朱元明冷笑一聲:“自上一位外姓仙王因叛逆之罪被滅門之後,大乾仙朝再也不可能冊封第二位外姓仙王。”
“如今的王悍實力雖弱,但任何人都不願看到一個可能威脅到皇家統治的存在崛起。”
“對此,小寧王或許尚未察覺,但徐大人你應該看得明白才對。”
徐知春眼神閃爍,默默領會了朱元明話語中的潛台詞。
歸根結底,王悍當下勢力微薄,尚不足以撼動朝廷根基。然而,他展現出的能力和手腕,卻已引起了權貴階層的警惕。
設想一下,一名能夠抵禦拓跋宏鐵騎侵犯的英雄,在小寧王及天帝的支持下,假以時日,必將成為執掌重權的人物。
諸位仙王早已習慣了現狀,安於享樂,自然不願看到大乾仙朝的權力格局發生劇變。
與此同時,聞太師也不可能坐視武將勢力壯大。於是乎,兩者之間達成了某種默契。
再加上劉光師對王悍心懷不滿,乘機聯絡武將一同施壓,王悍請求封地一事,幾乎是注定難以如願以償。
徐知春對權貴階層把控朝政的做法愈發不滿,遂抬頭問道:“朱大人,下官還想請教,他們會用何種借口來阻止王爺呢?”
正如行軍征戰講究師出有名,聞太師和那幾位仙王,絕不會僅僅憑借片麵之辭,便在朝堂之上壓製小寧王。
否則的話,早就在朝廷中找不到小寧王的一席之地了。
朱元明聞此,淡然一笑:“解鈴還需係鈴人,我聽說狼國使者已經抵達仙京,並找到了聞太師,要求朝廷賠償拓跋宏的損失。”
“啊這……”徐知春驚愕不已,“明明是我們打了一場勝仗,為何反而要賠償對方的損失呢?”
“這就是現實。”朱元明雙眼微微眯起,故作深沉地道:“表麵看來,我們取得了勝利,可又有誰能相信,一個出身草莽之人,能夠幫助大乾仙朝扭轉乾坤呢?”
在修真世界的朝廷之中,那些修者們骨子裡仍然畏懼著妖狼族的大舉侵犯,因而必定會選擇暫時收手,尋求和平之道。
“隻要有意願,便存在談判的可能。”
此事,最終仍將走向朝廷以賠償物資為代價換取和平的結果,那個名為王悍的修士,看來也將成為替罪羊,被推出去承受這一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