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艦隊所在海域上空,飛機如蜻蜓般翻飛,彈痕如雨滴般密布。
到處都是八路軍飛機和鬼子防空炮彈爆開的彈花。
在距離鬼子艦隊更近的區域裡,改裝加厚的B25轟炸機機群在3000餘米的高空中,頂著大量防空炮彈向著幾公裡外的驅逐艦攢射著無數彈鏈。
憑借著超過3000米的高度差,數百挺12.7毫米勃朗寧大口徑重機槍打出了超過6公裡的有效射程,並憑借著曳光彈、燃燒彈的有效校準,將無數彈頭精準擊打在驅逐艦艦體裝甲及甲板上。
彈頭如密雨般落下,橫掃整個甲板。
雖然這些動能消耗大半的彈頭無法擊穿驅逐艦的裝甲,卻仍然可以給甲板上正在努力防空作戰的鬼子們造成重大殺傷。
頃刻間,眾多正在操作防空機槍、火炮的鬼子變成了一片片血泥,夾雜著的燃燒子彈頭甚至引燃了一些堆積在甲板上的彈藥箱和雜物。
就連艦橋上的防彈玻璃都被擊碎很多,很多子彈都落入指揮室內。
艦橋內的鬼子艦長、大副、舵手等人紛紛躲避,驅逐艦頓時陷入混亂。
之前密集向著天空攢射炮彈的中小口徑防空炮、防空機槍大量啞火,天空中的彈幕也陡然變薄。
鬼子艦隊防禦圈頓時被整體擾亂。
在鬼子艦隊陣型的混亂中,一些伸出海麵的潛望鏡已經繞過驅逐艦,慢慢向航母靠近。
……………………
在目前這個時代,進攻並試圖擊沉敵方航母是一件非常複雜且專業的事情。
作為艦隊戰鬥核心,航空母艦處於多艘戰列艦、巡洋艦以及大量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艇組成的保護圈內。
無論安排艦船、飛機突襲亦或者潛艇水下偷襲,都需要花費巨大代價去突破編隊的嚴密外圍防護。
特彆是數量更多的驅逐艦,更是整個艦隊的防禦主力。
驅逐艦作為各國海軍的必備艦種,裝備有小口徑艦炮、防空炮、魚雷、深水炸彈\刺蝟炮等武器,以及聲呐、雷達等探測設備,專職負責艦隊防空、反潛等任務,是整個艦隊的“帶刀護衛”。
多艘甚至十多艘驅逐艦組成的外圍防禦圈,不僅可以憑借密集防空炮擔任艦隊防空作戰的第一道防線,更可以輕鬆將潛艇阻隔在外圍,難以靠近艦隊核心的航母和戰列艦、巡洋艦。
縱觀二戰海戰史,數以百計的潛艇被裝備聲呐和深水炸彈\刺蝟炮的驅逐艦擊沉。
相反,極少有潛艇可以在艦隊嚴密防護下擊沉敵方航母或者主力艦艇。
大部分被潛艇擊沉的航母、主力艦艇,基本都處於落單或者周邊防護力量極低的情況,被潛艇偷襲得手。
正因為如此,在確定以潛艇為核心進攻鬼子艦隊後,八路軍聯合空軍、海軍參謀們便絞儘腦汁,專門製定了一個“聲東擊西”的攻擊計劃。
明麵上,聯合空軍組織了大規模機群向鬼子艦隊發起突擊,甚至讓野馬戰鬥機偽裝成“俯衝轟炸機”,以刺激吸引鬼子艦隊防禦人員的注意力。
正如之前參謀們預判的那樣,由於中途島海戰中被俯衝轟炸機重創,鬼子極度重視對俯衝轟炸機的攔截,零戰以及防空火力都向“俯衝轟炸機”集中。
而負責防禦的驅逐艦更是擋在了航母艦隊的第一線。
這就為己方改裝B25轟炸機強襲鬼子驅逐艦創造了條件。
這些專門改裝襲船的B25轟炸機,不僅加厚了裝甲,還加裝了12挺12.7毫米重機槍和魚雷發射器/跳彈。
連同之前6挺重機槍在內,每架飛機都擁有18挺勃朗寧大口徑重機槍,可以在一分鐘內向鬼子驅逐艦發射800010000發包括鋼頭彈、曳光彈、燃燒彈在內的各類大口徑子彈。
憑借著勃朗寧大口徑重機槍的巨大威力,1000米範圍內可以擊穿驅逐艦甲板裝甲;數千米內都可以對艦艇上的鬼子造成重大殺傷。
這不,短短幾分鐘內,鬼子驅逐艦便被這些B25飛機打的暈頭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