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人病了那麼久,她的後事早就準備妥當了的。
但是真等到人沒了,還是讓人有些茫然失措。
按照老百姓的規矩,死者要放在堂屋門口,臉上蓋上蒙臉紙,並且讓孩子們在跟前守著,晚上還要點個長明燈,停多少天也是有說法的……
其實這些規矩是有原因的,那是害怕沒有真的死了,隻是昏迷了,一旦恢複了生機,一喘氣,蒙臉紙會動,孩子們在跟前守著,也是害怕貓啊,狗啊,驚擾著……
老憨家是大夫,自然不用這些事情,根據大女人生前說的,不要遵守這些了,也不要打擾彆人,換好衣服,讓孩子們見一見,直接入棺下葬就可以了。
這樣就簡單的多了,但是茫然失措的人們仍然要跑前跑後的,忙活很多事情。
老憨有些木然,目光有些呆滯的,看著忙前忙後的孩子們。
到了吃飯的時候,一點胃口都沒有,真的吃不下去。
不吃飯是絕對不行的,孩子們煮了小米粥飯,讓他無論如何要吃一點,老憨才終於吃了一些。
中國是禮儀之邦,山東是孔孟之鄉。
一個人的葬禮是非常隆重的,儀式是非常複雜的。
但是老憨家顧不上這些了,按照大女人生前的吩咐,儘量簡化葬禮了。
沒有靈棚,沒有吹鼓手,不通知任何外人……
跟前的孩子都看了一眼遺容,跪拜了一番,立刻抬棺出門,入土為安。
大兒子亦庸看了一眼老憨,小心的勸說道“爹,你在家裡吧,彆去了,娘之所以如此交代,讓後事辦的這麼簡單,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害怕你勞累了這麼多天,身體會受不了……”
老憨卻很堅決的搖了搖頭“咱家最窮的時候,你娘領著孩子,義無反顧的跟著我來到這裡的,什麼都能省了,最後這一步我不能省……”
孩子們看到勸不住,也沒辦法了。
老憨反而回頭勸起了小女人“你臉色太差了,這些日子身體也不好,你就彆去了!”
小女人卻很堅決的搖了搖頭“我們姐妹這麼多年了,一直都在一起,這最後一程,還是要送的……”
最後也是沒有辦法,讓幾個孩子攙扶著,大家這才紛紛出了門。
一出門就碰見了人山人海的鄉親,沒有送通知,周圍人還是都知道了。
一個非常熟悉的保長小心的問亦庸“這麼簡單,不妥當吧?這可是你家主母啊!”
亦庸無奈的說道“我娘生前這麼吩咐的,我爹這些日子身體也不太好,怕他受不了,隻能這樣了,失禮之處,以後磕頭賠罪……”
保長聽完了,也沒有說彆的,趕緊和彆人一起去維持秩序。
趕來的鄉親實在太多了,大家恭敬的站在路兩旁,看著棺材一路抬了過去。
終於到達了墓地,孩子們趕緊拿出墊子,讓老憨坐下,他的氣色實在不太好。
小女人也在不遠的地方坐著,靠在一個大石頭上休息,臉色也是蠟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