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幾乎已經將話挑明了,撤退必然導致將士們心懷不滿,雖說左軍將士可以無條件服從王弋的命令,但荀彧要求將士們不滿,並且導致將士們不滿的黑鍋必須由諸葛亮背。
諸葛亮不清楚荀彧此番的做為是在打壓自己,還是軍情需要,不過他並不想背這個黑鍋。
沉吟片刻,諸葛亮說道:“荀尚書,殿下將左軍交給在下統帥,在下自然會下達正確的命令。隻是為將者知天地、曉陰陽、明山水、懂行止,在下雖年紀尚輕,才疏學淺,卻也知道些統兵的法門要領,荀尚書無需擔憂將士們的士氣。”
此話一出,荀彧臉色驟變,看向諸葛亮的眼神鋒銳無比,令周遭氣氛凝滯,張合見狀連大氣都不敢喘。
“孔明,某知你想些什麼。”荀彧臉色陰冷,語氣卻極為淡然,“你阿姊受了許多辛苦,她的仇某為你報了,如何?”
誰知諸葛亮拍案而起,滿臉怒色,不顧禮儀,斥道:“荀尚書,我等追隨殿下平定天下開萬世太平,當儘心竭力,思慮萬全,怎可談及個人仇怨?”
“你難道不是嗎?”
“荀文若!我敬你是天下名士,才學無雙,沒想到你竟然將才學用在妄斷他人上麵?莫不是你與田尚書一樣,以為我在操縱殿下?”諸葛亮的麵色由怒轉寒,丟下一句,“既然如此,就沒什麼好說的。”便大步離去。
“且慢!”直到諸葛亮快走到門口,荀彧才起身上前追了兩步,叫住諸葛亮,沉聲說道,“我荀文若算是見多識廣,自認為有些識人的本領,但是你諸葛孔明,我卻看不透。你真的沒有想要操控殿下嗎?”
荀彧倒不是相信了諸葛亮,他相信的是田豐,既然田豐沒有動諸葛亮,那這件事就是存疑的。
王弋可以有自己的秘密,但關於王弋的事情不能有疑慮,這關係到了河北的運行以及成千上萬人的生死。
諸葛亮止住腳步,轉身盯著荀彧看了許久許久,兩人隔了十幾步,卻無法在黑暗中看清對方的容貌。
閃爍的燭火奮力想要撕碎黑暗將兩人周遭照亮,殊不知躍動的身影卻勾動著兩人的心弦,讓局勢更加混亂不堪。
諸葛亮很清楚自己下一句話將決定很多事,未來王弋的文官集團到底是會派係爭鬥,你死我活,還是會團結一心,共舉大事。
十幾步的距離究竟要化作鴻溝還是橋梁,年輕的才俊有自己的想法,他沒有回答荀彧的問題,而是反問道:“荀尚書,你是從什麼時候察覺殿下有異的?”
聽到諸葛亮的話,黑暗中荀彧的臉色幾經變換,時而欣喜、時而讚歎、時而擔憂、時而飽含殺機……
“殿下所思所想豈是我等能夠揣測的?”荀彧恢複平靜,說道,“某隻是覺得殿下將那劉辯接回來有些操之過急。”
劉辯?操之過急?不對!
諸葛亮麵露驚色,幾步跑過去,低呼:“這麼早?豈不是在陳留軍營?”
“低聲!殿下步步為營,儘力求穩,每收一地都以治理民生為主,我等與殿下早有謀劃。劉辯遇險,派人接回來便是,不應該……”荀彧話沒說明,卻已將想法表露清楚。
喜歡三國:征戰漢末請大家收藏:()三國:征戰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