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聽了道“父皇和母後卻被大伴每哄了。兒子聽說父皇在潛邸時,愛吃燴驢腸”李太後聽了道“不錯,登基後聽說每做一道,需殺一頭驢,所費不小,故停供了。”
朱翊鈞笑道“焉有是理?光祿寺采買,隻需到京中市場,那驢腸和各類肉食都是分開散賣的,父皇所食驢腸費銀不過幾十文,不過賬上加百倍記一頭驢價。這驢錢被光祿寺和尚膳監私分,各位首領太監月月有份罷了。”說完,抿嘴而笑。
李太後聽了呆住,轉念一想自己幼年時那所食所費,確實沒有多少。進了王府後,隻道是皇家所享之物,那是非凡之物必有非凡之價,且心思都在爭寵固寵上,哪有想這些事的餘裕。聽皇帝如此說,笑道“皇兒如何知道?嗯,必是你父皇在天上告訴你了。”
朱翊鈞笑道“那倒不是,此前戶部上書要編撰《萬曆會計錄》,兒子要了些資料看了看,那活牛價格不過兩,驢不過兩”(《萬曆會計錄》萬曆九年方成書,在此將日期提前。)
李太後笑道“皇兒胡說了?吾節前方看到光祿寺的賬簿,活牛一隻二十兩”說罷自行住口道“莫不是假賬?”朱翊鈞點頭稱是。
李太後氣的發暈。她本是小門戶出身,本身自有吝嗇和針針計較的性格,卻不想被宮中人哄騙至此。乃怒道“傳光祿寺卿來!”
朱翊鈞忙勸道“母後不必如此。這自古到今,宮中采買都是這般,隻瞞著人主罷了。動將起來,卻比昨兒肅宮動靜還要大些。”
李太後聽後,怒氣稍挫。問道“還有何等情弊?皇兒儘數道來。”
朱翊鈞道“嗯,兒子估算一下,宮中現有大小人主不足二百數、內官、宮女加上雜役卻八千二百有奇,再加上內造廠、經廠等用人大戶,人數近一萬二千。”李太後聽了大為驚訝。她隻知道內宮人多,卻不知竟過萬了。
朱翊鈞又道“供養這許多人,大項為食、衣、炭、燭火、茶等項,每日所費約在萬兩,其中大概三分有二被貪墨了。其中,宮女雜役所用沒甚油水可撈,大頭都在我們的膳食、衣物和日常炭、燭上頭。他們打著內造、貢品的名頭,賬上翻個兩三倍都是良心價,多時十倍乃至百倍的也有。”
李太後苦笑道“竟有這許多?”朱翊鈞笑道“母後覺得雞蛋一個所費幾何?”
李太後“一文?”
朱翊鈞笑道“一文能買兩個。兩宮和兒子所用的,卻是二錢銀子一個。說是專供之物,卻不知那給我等下蛋的雞是如何養來。”
“另有一種大弊,就是宮中采買確是兩頭賺的。那宮中采買仗著人主旗號,在京中橫行不法,也非止一日。譬如買碳,他將炭廠一封,道是宮中采買,卻遲遲不付銀子,直等到商人將賄賂給足了,方付銀子,卻以量大為由低於市價。京中商人若無靠山根底,聽了‘和買''''上門的,立即上吊的也有。”
見太後欲插言,忙補充道“故京師中開買賣的,要麼勳貴之家,要麼京官重臣,‘和買’於他們,確是好買賣了。故我朝曆代帝王,也沒個臣子說這等事與他聽。”
李太後年齡不足三十,問政不過半年,對政事仍處於學習階段。此時,你問她胭脂水粉,能說個一二三,說起這些政事,那真是弱雞加一。這些日子被朱翊鈞不斷打擊信心,對皇帝已經扁扁的寫個“服”字,聽了隻有苦笑的份兒。
見朱翊鈞侃侃而談,深知自己的見識遠比不得這個年僅十一歲的孩童了。自己暗暗思索道“難怪從古到今,皇帝都由男人做。”她本不是一個愛攬權的性子,因說道“依皇帝看,該如何處置?”。(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