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連續多日的行舟,簡直讓他死去活來。一番長途之後,他對大明疆域之大,水域之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等他下了船,跟著大部隊自貴州轉道進入廣東之後,一路上的山川錦繡,風土人文,也都讓他瞠目結舌。
萬曆五年的五月中旬,經過馬、步、舟各種行軍方式摻雜的長途跋涉,劉顯帶領新軍終於趕到了肇慶,和兩廣總督淩雲翼見了麵。
淩雲翼字汝城,南直隸人,張居正同科進士,和殷正茂一樣,為鐵杆張黨。他接兩廣總督前為江西巡撫,對帝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細情比較了解。
殷正茂在京期間,和張居正經常研究兩廣瑤情,兩人和淩雲翼一直也書信往來,研究如何平定羅旁瑤。因此淩雲翼對羅旁瑤攻陷高要,是怒喜交加的——他一直在等一個機會,朝廷能批準他和殷正茂聯合作出的鐵壁合圍軍事方案。
因此從淩雲翼內心深處來說,他不希望劉顯過來插一腳。他已經下達了總督鈞令,兩廣各地大軍正在源源不斷到達指定位置,對瀧水羅旁山進行鐵壁合圍。羅旁山內有瑤寨數量近千數,淩雲翼準備布下天羅地網,層層推進,把裡麵的瑤民儘數或捕或殺,一次性解決兩廣瑤民作亂問題。
而劉顯的介入,會將這潑天的功勞至少分走三分之一。而且淩雲翼認為,劉顯的軍紀和霸道的性格,也不是短短兩年時間就能在武學扭轉過來的,因此,如何安排劉顯,將成為比攻滅羅旁瑤還要難辦的問題。
然而這一切的疑慮,都在看到新軍那一刹那瓦解冰消。新軍二月底從京師出發,到了廣東肇慶的時候已經是五月十六,期間還繞了千多裡的遠路。然而,看見這隻部隊列隊後站在那裡的姿態,淩雲翼就知道,用了這支部隊,將至少減少兩廣之兵一半以上的傷亡。
劉顯的變化也很大,並無帶領新軍的驕驕之氣。見了淩雲翼,以麾下武官的身份參拜,口稱“大帥”。其實,論起來淩雲翼不過提督兩廣軍務欽差,而劉顯是征緬主帥,也有王命旗牌,兩人半斤對八兩。劉顯之所以如此謙衝,當然是朱翊鈞密旨囑咐過的緣故了。
淩雲翼見劉顯上道,也不為己甚,兩人把臂聯袂而入總督府。吃喝一頓之後,淩雲翼問劉顯對此戰作戰方式和作戰任務有什麼要求沒有。
劉顯搖頭道:“麾下在嘉靖四十年的時候跟廣東瑤寨見過仗,此次沒什麼要求——皇上囑咐我等,要讓新軍跟俍兵學習山地戰的技巧,最好是配合俍兵作戰。”
淩雲翼聽說,想了想帶著劉顯到沙盤處說道:“劉帥請看。羅旁一地,分三大塊,乃東山、西山、和瀧水後山,延袤七百裡,東接新興、南接陽春,西抵鬱林、岑溪,北儘長江,萬山聯絡,大概有二十萬到四十萬瑤、僮在其中也。”
“百年來,雖多次剿平又旋即撲起,猖獗如故。又多集四方亡命,助其凶虐,謂之浪賊,四出寇掠。瑤諺有說:‘官有萬兵,我有萬山,兵來我去,兵去我來。’,說實話,確實不好平定。”
“為收其功於一役,並行改土歸流,這一次非要把他們殺服不可。因此本帥已經征用兩廣軍隊十五萬,以俍兵為主力,分十哨進行鐵壁合圍。待把所有路口都掐死了,再派一直精兵從外向內攻入,而後十哨向心進攻,絞殺各寨,雷霆掃穴。”
劉顯見沙盤上旗幟縱橫,各軍都已經基本部署到位,心中對淩雲翼暗暗服氣,就笑道:“張元勲和李錫一個是廣東總兵,一個是廣西總兵,誰為主者?”
淩雲翼道:“戰役開始後,兩人各管五哨,由外向內絞殺,不拘在哪個地方相遇合兵,合兵以後聽李錫節製。”
劉顯聽了,麵有躊躇之色道:“讓麾下我聽大帥的,沒問題。但打進去後讓我聽李錫的,這個”
淩雲翼聽了,哈哈笑道:“本帥在肇慶,本就是為了等你。如今你已到了,咱們哥倆一起行動,參將陳瓚帶的全是俍兵,讓他們跟著新軍,咱們從信宜打進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