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難怪要說,取經隊伍中的每一位,不過如提線木偶般受操控,不是嗎?
蕭飛內心暗自冷笑。
地藏王菩薩揭示的真相,在某種層麵上,並未讓蕭飛感到驚奇,反而是預料之中的一環。
然而,關於八十一難中為何多為天神坐騎的秘密,這與削弱道教勢力又有何關聯?他琢磨不透其中深意。
他在暗示什麼?
尚在思索之際,地藏王菩薩已率先揭曉謎底。
“為何玄奘你能掙脫佛門的束縛?隻因你不曾遵循西方樂土的既定劇本行事;”
“原本的四人團隊中,你的角色定位,不過是麵對困境無計可施,每次難關幾乎落入妖魔之手,承載長生秘密的唐僧肉的僧侶……但你的行動,遠遠超出了佛教的預計。”
這些話,蕭飛之前並未深思。
如今細細回味,或許佛教決定鏟除他,不單因他對觀世音出手,更在於他無法滿足“無用”這一角色設定吧?
比起一位思想獨立的唐僧,佛教更需求一個任由擺布的傀儡唐僧。
“在這場西行之旅中,佛門期盼每個人都能按部就班,而在這一切中,唯一不受劇本束縛的,玄奘,你可曾猜想過是誰?”
地藏王菩薩留下一道謎題。
假如唐僧是個無所作為的師父,八戒與沙僧亦恪守本分,那麼隻剩下一個答案——
“孫悟空,在最初的取經計劃中,他的角色地位,遠勝於唐僧。”
地藏王菩薩揭示道。
“緣由何在?除了他的力量,更在於他的桀驁不馴,這是八十一難中佛門所需的——他們期望在西行路上,逐步激起孫悟空的殺伐之心,消滅所有妖怪,以此削弱道教的勢力。”
“那些八十一難中的諸多妖怪,大多數源自天神坐騎的幻化,而這些坐騎中,西方天庭的微乎其微,而隸屬於道教的坐騎卻占據大半。”
“道教當初做出此番安排,為的是不讓取經大計完全落入佛門手中,若多數妖怪皆受天庭指派,便能更清晰地洞察取經進程及佛門的動向……道教的策略看似明智,卻未曾料到,正中佛門下懷。”
“孫悟空,如同你們,對整個取經計劃一無所知,因此麵對棘手的妖怪,自然會展現出……
在遙遠的奇幻世界裡,當八十一位魔物逐一消逝,對仙道而言,無異於斷掉了一隻強翼;
“或許你還不清楚,蕭飛,若將仙道在取經之旅中的損失,比喻為五十大羅金仙的隕落,你就能領悟其深意了。”
地藏王菩薩如此闡釋道。
麵對地藏王菩薩的揭示,蕭飛初時仍困惑不解,因其中蘊含的信息太過繁雜,使他的思緒難以梳理。
然而,五十大羅金仙的隕落,其意義蕭飛卻明了於心。
在聖人幾乎匿跡的時代,世間最強者應屬稀有的半聖之流。
半聖之下,便是大羅金仙之境。
這個世界的每一位大羅金仙都是珍稀的存在,據蕭飛估算,恐怕不超過數百位,多數已被佛、道兩教收納,其餘則散落在各大種族與冥界陰司之地。
作為僅次於半聖的強大力量,培養一名大羅金仙對任何大如佛道的宗教而言,都不是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