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冥王的論斷,沒有人會質疑,從理論上講。
千萬年來,墮入冥界後還能以非輪回方式重返人間的,蕭飛恐怕是獨一無二的。
他是唯一的特例,唯一帶著完整靈魂和記憶,從冥海返回人間的"生命"。
因此,不論冥王的說法是否真實,有無依據,佛教都無法找出第二個例子來反駁。
"真的是......如此嗎?"
即使文殊再怎麼不信,鑒於冥王的身份以及自己在這方麵的無知,他也無法提出有力的反駁。
幽都主宰著三界輪回,關乎生死奧秘,幽都若言一,無人敢言二。
普賢還想辯駁,但發現自己缺乏足夠的論據,權衡之下,他選擇沉默。
"你這位僧侶認為在生死輪回的學問上,你們佛教比幽都研究得更深入嗎?"
冥王抓住時機,反問道。
至今,關於是否應該探測唐三藏靈魂的問題,已被無形中轉化為佛教是否願意讓他死去的爭論。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隻有一種。
即便佛教肯犧牲,支持取經團隊的幽都,甚至地藏王菩薩,都不可能答應。
文殊此刻已無退路,隻能把視線悄悄投向西方天際的金色大佛,如來佛祖。
爭論期間,如來微閉的雙眼似乎與一切無關。
然而此刻,那雙承載千年時光的慧眼,慢慢開啟了一條縫隙。
"罷了,這第二問,本座心中已有定論,不再需要你們的答案。"
如來婆然啟唇,低語道。
其言下之意,乃是他暫時擱置了對唐玄奘靈魂的探秘。
真假之辨,掩藏與否,誰執著於挖掘真相,一目了然。
隻是越是這樣的時刻,越需遵循那些無形的法則。
假使你無法洞察,那就等於不存在,你無力揭示便隻能接受現實。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這世間樸素的道理在此同樣適用。
蕭飛幸免於難,藏於他心海中的雲雀本尊與菩提古祖亦安然無恙。
然而,故事並未終結。
曾約定的三次提問,如今已過兩輪,僅餘最後一次。
此番,如來佛陀將拋出何種疑難?
“……第三次詢問,為何我西方極樂世界的觀世音菩薩,會出現在取經之旅的行列之中?”
如來佛陀沉聲道。
瞬息之間,全場所有人的視線聚焦於取經隊伍這幾人身上。
除了豬八戒與沙僧,場上僅餘兩位女性。
身為妖族的雲雀極易辨認,那麼剩下的,唯有……
妙善。
就連妙善自己,精致的臉龐上滿布困惑與慌張。
我是,誰?
西方那位神聖所指,似乎正是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