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清晨皆微涼!
處理好學校的事情,七月底,宥嫣就興高采烈地收拾衣物,帶著幽幽北上。
休整一夜,她們選擇的第一站就是圓明園。
它被譽為“萬園之園”,始建於康熙年間,由康熙賜給了雍正,包括圓明、長春、綺春。
它山起西北,水流東南,有高大的假山、浩大的人工湖,模仿南方風格的諸多園林,囊括了中國各式風格的建築,真可謂有容乃大。
據說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便是在圓明園內。那年乾隆12歲,當時雍正邀請父皇去欣賞牡丹,或許此次會麵是雍正刻意為之,目的就是讓兒子在坐擁江山與眾多孫子的爺爺麵前混個臉熟。
乾隆不辜負父親期望,憑借自身聰明才智,深得康熙喜愛。雍正登基後擴建了圓明園,後乾隆命宮廷畫師參照圓明園創作了《四十景圖》。乾隆見證了圓明園的輝煌,而這幅圖卻見證了清朝盛極而衰。
園內流水潺潺,垂柳蓬茸,涼風習習,遊人行走其間,舒適愜意。如此水木清華的地方,當年卻在詹姆斯·布魯斯的一聲令下,被英法聯軍置於火舌之中,隻剩廢墟殘垣為世人講述昔日的風光。
不遠處的頤和園,無數文物被八國聯軍搶掠,流散在外,帶不走的就被破壞。遭受巨大損失的清王朝沒有能力反抗,還要簽訂恥辱的條約,把金銀財寶和土地恭恭敬敬地獻給強盜,此後幾十年裡都生活於他們的淩辱之下。
2015年起,圓明園成立專門小組回收文物,從圓明園周邊拆遷區域“搶救性”回收的虎皮石、城磚和石質構建等逾八萬件,他們希望這些刻錄了曆史痕跡的文物,回歸它們本來的家園。
真正的獸首有十二個,原本分布在池邊,按照次序每天都有一個銅像噴泉,而正午時分,十二獸首便一起噴水。
在國難中,獸首流失他國,2000年牛首、猴首和虎首被搬到拍賣會上,7年後,馬首被拍賣,2008年鼠首和兔首現身於拍賣會……一些國人憤慨於祖國的文物被他人用以斂財,不惜重金拍下,讓它們回到祖國的懷抱。然而,仍然有些獸首下落不明。
圓明園太大了,等不及把每個景點都逛到,她倆便坐了遊船去出口。在船上,她們近距離地觀看石橋、大王蓮還有成片的荷花叢,吹著涼風,擺造型自拍,不亦樂乎。
不知不覺來到終點,幽幽還不舍得下船,嚷嚷著要再坐回去。宥嫣知道小家夥是走累了,不肯多走一步,她連哄帶騙,才到得景泰陵。
北京有個墳地非常出名,叫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群,不過並非明朝所有的皇帝葬於此處。
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陵墓也建於南京,謂之明孝陵;朱允炆生死成謎,未得一席之地;第三位就是明景帝朱祁鈺,其墓叫景泰陵。
吳晗在書裡提到,他和鄭振鐸在頤和園的後麵找到了朱祁鈺的墳墓,將其重修一番,作為公園,“因為他是值得我們紀念的”。
遙想當年,朱祁鈺當政時,有個跋扈的太監叫王振,還有個傑出的官員叫於謙。一正一邪,勢必會擦出火花來。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出自於謙的《入京》,於謙不阿諛,不奉承,正義之心隻為造福百姓,深得百姓愛戴,可也招致宦官、權貴的嫉恨。
於謙得罪之一便是皇帝紅人王振,後者隨便找了個明目把於謙送入大牢,本想置他於死地,可無奈實在尋不到合適的借口,鬨了三個月,隻能悻悻然將他給放了。王振當然不甘心,想辦法讓於謙降職。
後來,瓦剌進犯,明英宗年少氣盛,被王振慫恿親征。英宗缺乏軍事才能,空有雄心、氣勢,非要帶五十萬大軍上沙場,結果做了俘虜。
皇上成為人質,一時間,人心惶惶,民心散亂,大家都想著怎麼保命,有人甚至提出棄京而逃。
這時候於謙站了出來,國不可一日無君,更不能被瓦剌牽著鼻子走,他和眾人擁朱祁鈺稱帝。朱祁鈺自然不肯,國難當頭的時候,你們把我推上風頭浪尖。皇兄駕崩,我登基還在情理,皇兄尚在人世,你們卻要我當出頭鳥,以後皇兄回來,我怎麼辦?繼續當皇帝吧,天下人要說我;不當皇帝吧,皇兄能容我?
不過,在臣子強烈要求下,朱祁鈺還是“勉為其難”地登基了。
在君臣的配合下,明軍嚴防死守,“也先攻京城,不能克,後屢寇邊,又不得利。”
瓦剌占不到便宜,便心生一計,要將英宗送回。你想啊,原來的皇帝沒駕崩,你們不想方設法救他也就罷了,還視他如棄子,不管不顧,豈非大逆不道、謀反篡位?
老皇帝回來了,新皇帝是不是該讓位,把本該屬於他的江山歸還於他?瓦剌之圖在於挑起明朝的內部矛盾。據說,這是同皇帝一起被俘的太監喜寧的主意。
喜寧被俘後,就成了瓦剌的走狗,經常給四肢發達的也先等人出餿主意。倒是英宗,雖然一時衝動差點送了性命(聲譽是保不住咯),但被俘後,一身正氣,不卑不亢,贏得部分敵人的尊重。
然而英宗回國後,朱祁鈺並沒有讓位。很多大臣或婉言,或直言,讓朱祁鈺讓位。但是權力的遊戲啊,就是這麼殘酷。朱祁鈺做過一國之君,整個國家他是老大,這種滋味怎能讓人忘懷?他就拖,一直拖著不讓,將英宗軟禁於南宮中。
一直到景泰八年,石亨才乘隙攜眾人扶英宗複位。英宗複位,當然要報仇雪恥,首當其衝的兩位,其一是忠於國家的於謙,被處死;其二是臨危登基的明景帝,被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