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梨到薑家租住的小院時,薑父薑母薑駒和薑佑已經出發去醫院了。
家裡隻有薑奶奶薑大嫂和幾個孩子在。
“嫂子,他們去的哪個醫院?”
“阿佑實習的那個,京市第一人民醫院,阿佑說早點去,他老師給找了骨科主任。”
醫院有人就是好辦事。
哪怕小叔子還是個學生呢,就比她們兩眼一抹黑要好的多。
聽到是阿佑實習的醫院,薑梨就放下了心,在院裡一塊等著他們回來了。
也沒等多久,快到中午的時候,薑父一行人回來。
薑梨觀察著他們的麵色,發現還可以,才出口問道:“爸的腿怎麼樣?”
薑佑回答道:“可以安假肢,但是爸長時間不運動,腿部肌肉已經萎縮了,想要重新走路,必須得做複健,還得和假肢磨合,過程很痛苦。”
但是薑父卻覺得:“我要做。”
隻要能讓他站起來,他不怕痛苦。
比起兒子們的擔心來,他更多的是失而複得的喜悅。
有些東西,擁有的時候不覺得重要,但等失去了之後,才能體會到它的重要性。
比如他的腿。
薑父堅持,其他人雖然心疼,但也覺得應該試一試。
畢竟薑父今年才五十八歲,還很年輕,要是餘生隻能在輪椅上度過,想一想就頭皮發麻。
家裡人都很支持薑父的決定,薑梨想了想,還是說:“洪醫生的師伯,是這方麵的權威專家,要不要谘詢一下他?”
不是說不相信京市的主任,隻是想要更保險一點。
“三妮兒說的對,咱多問幾個人,心裡也有個譜不是?”薑母第一個讚同。
薑奶奶也說:“既然是專家,咱們聽聽他的意見總沒錯。”
薑佑也說:“多問問也好。”
骨科主任雖說很厲害,但到底不是專攻這方麵的。
“那咱們明天上門去拜訪一下?”薑梨問。
下午拜訪不太合適,還是上午拜訪顯的正式一點。
“成,三妮兒,我給你拿錢,你去買點雞蛋奶粉,明兒個我們提著去。”薑母就要回屋裡拿錢。
“彆拿東西。”薑梨製止住她。
“先彆拿東西,萬一人家是個剛正的,這不是撞到人家槍口上嗎?”
薑梨想,光明正大的送東西不太合適:“等問過爸的情況後,咱們之後再以感謝的名義送東西。”
當然前提是,人家不排斥這一套。
之前沒見過麵的人,多做不如少做。
薑梨說的有道理,薑母就沒再堅持。
商量好後,也到了飯點,薑佑就說:“大熱天的,咱們出去吃吧?我帶你們去吃烤鴨,來京市怎麼能不吃烤鴨呢?”
薑母想了想,沒辜負孩子的一片好意:“那就走吧。”
老頭子說得對,難得出來玩,不差那點錢。
再者說了,老頭子的事有眉目了,她也高興。
一大家子浩浩蕩蕩去了烤鴨店,吃了京市最著名的烤鴨,最後結賬的時候,花了二百多,給薑母心疼的直抽抽。
不過她也沒說什麼就是了。
隻不過在吃晚飯回去的路上,買了不少的米麵糧油,心想,以後能在家裡吃還是在家裡吃。
外麵的飯太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