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李春芳等人都在各自商量著應該怎麼辦,而朱載坖則是再次召見了重臣們。
這次朱載坖除了閣臣之外,還有左都禦史葛守禮、吏部尚書楊博、吏部左侍郎潘晟、吏部右侍郎張四維,朱載坖問道:“張閣老的奏疏,你們都看過了吧?你們說說應該怎麼辦?”
張居正和楊繼盛的奏疏,內容是十分詳實的,列舉了在蘇鬆考選吏員的辦法,現在考選吏員之後地方州縣的運轉情況,現行的吏員製度有什麼缺點。
張居正在奏疏中稱,實施考選吏員後,最大的兩個好處就是斬斷了吏員和地方士紳們的交往,之前地方士紳之所以能夠和地方官府叫板,最大的倚仗就是這些吏員們,士紳和這些吏員們深度綁定,吏員們出身於本鄉本土,自然和士紳們很親近,而朝廷派來的官員都是外地的流官,他們當然願意和本地的士紳合作。
而且也使得吏員不能再世襲了,吏員之所以能夠在衙門中架空官員,就是因為他們數代世襲,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吏員團體,朝廷空降的官員,要想製服他們,還真的是要費點功夫。
而實行吏員考選之後,吏員再想和之前一樣世襲是不可能的,張居正的建議是和科舉一樣,由朝廷派出官員,赴各省直接考選,分配的時候吏員也要和官員一樣實行回避製度,對於都吏等高級吏員,更是要實行輪換製度,防止他們在一地的時間過長,形成團夥。
朱載坖認為張居正的這些建議還是可行的,蘇鬆之地號稱難治,但是這些吏員上任之後,並沒有出現之前很多人所預想的那樣不適應的情況,其實地方衙門中的事務哪有那麼複雜,絕大多數的事情都是循規蹈矩就行了,所以朱載坖是很讚同這個方案的。
這樣的話,朝廷對於地方的控製就會進一步加強,所謂皇權不下縣的事情,在朱載坖看來是絕不可行的,而且還可以給大量的落第秀才一個出路,雖然吏員遠遠不如官員體麵,但是好歹也算是端上了朝廷的飯碗,不至於去投敵,這點朱載坖認為還是可行的。
麵對朱載坖的詢問,重臣們都有些沉默,最後李春芳作為首輔,隻得先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若是要改革吏員製度的話,就要大改,而非小改。”
這下連朱載坖都有些詫異了,李春芳對於改革,態度一向是有些抵觸的,他主張穩步推進,而不是大刀闊斧,這次怎麼會突然提出要大刀闊斧呢?這連高拱都有些不能理解,之前在內閣商議的時候,李春芳是不同意的這麼乾的,現在卻又提出要大刀闊斧的改革,高拱也不知道李春芳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朱載坖說道:“李師傅可以詳述之。”
李春芳就將自己的看法說了一遍,李春芳認為,現在的吏員隊伍已經是十分龐大的,之前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準允捐納吏員,民間無礙子弟有願納米充吏者,都司、布按二司二百石,府並運司七十石,司、府、經曆司、理問所、斷事司、各縣並有品級衙門五十石,雜職衙門三十石,這種大肆的捐納,使得大量地方的無賴流氓進入衙門,並且使得吏員隊伍膨脹。
所以李春芳認為,要實施吏員改革,先要將這些人清除出吏員的隊伍,給朝廷招考吏員提供空間。
對於這點,吏部尚書楊博是極為讚同的,他說道:“陛下,首揆所言確是如此,納米吏員俱係奔競無藉之徒,營求請托,借債納米,若得參充,瞞官作弊,最為害民!”
李春芳還提出了具體的辦法:年五十以下,堪用者存留,年五十以上人物,鄙猥不熟諳文移者,俱罷為民。將這些人全部罷黜,為朝廷招納新的吏員提供空缺。
除此之外,李春芳還認為,要和官員一樣,給吏員製定等級,讓吏員也能夠按照等級晉升,之前大明對於吏員的等級是很模糊的,吏員的地位高低主要是看三個方麵:其一就是所在衙門的品級,其二就是事情的繁簡程度,其三就是地域的不同。
京師六部的吏員肯定是比之地方的吏員地位高,吏部的吏員肯定是要比工部的吏員地位要高,蘇鬆的吏員要比什麼貴州、雲南的地位高,但是吏員本身的等級卻是沒有規定。
而現在又要實行流外吏向流內官的考選,如果還是不設置吏員等級的話,僅僅以年限、考績作為參加考選的資格,就會造成大量的吏員同時參加考選,這對於朝廷的穩定是不利的,所以李春芳認為,在吏員中也要設置等級,達到等級之後,再以年資、考績作為參加考選的資格篩選。
朱載坖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李春芳很清楚,進行吏員的考選,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事情了,但是關鍵是怎麼樣儘可能少的減少吏員考選對現有官僚隊伍尤其是進士們的衝擊。
朝廷要通過設置吏員等級、年資考績的門檻控製參加考選的人數,在通過考選,限製吏員升入流內官的數量,這樣一來,可以儘可能的減少吏員考選對於現有官僚隊伍的衝擊。
說白了,李春芳確實是在和稀泥,但是李春芳希望調和朝廷各種勢力之間的關係,儘可能的保證朝局的穩定,通過這種方式,既給了吏員以升遷進入官僚隊伍的機會,又能夠儘可能的安撫進士們的情緒。
畢竟吏員要想升遷進入流內官,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和嚴苛的程序,而且即便是通過考選,也隻能從州縣的佐貳官做起,不能直接擔任正印,而進士們則是一出仕就從七品正印乾起,吏員出身的官員,除非有極為特殊的機會,才有可能升遷進入正印官。
說白了,按照李春芳的想法,吏員們儘管進入官僚隊伍,但是還是橘子裡的蒜瓣,局外人,隻有正途出身的進士們才能在官場上走得遠。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