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少林寺的案子,朱載坖算是裡子麵子都有了,不僅整肅了整個河南的官場,在河南安撫了百姓,朱載坖的內承運庫也大有所獲,進賬四十多萬兩白銀,布匹等物上萬,還有各色寶石等數百斤,少林寺貯藏的糧食近十萬石。
朱載坖下令糧食就近解運山西充宣大駐軍本色,銀子解運一半到太倉,剩餘的一半和其他東西入內承運庫。
而嚴世蕃這邊也傳來好消息,經過文思院工匠和遵化鐵廠工匠試驗,還真的造出了礦渣水泥。文思院用七成的礦渣磨粉,再加上一成半的石膏和一成半的石灰石,經過煆燒之後,就得到了水泥,經過文思院和工部的試驗,用這種水泥修築道路、修整邊牆都是可行的。
朱載坖隨即下令在兩個大型鐵廠旁邊營建水泥廠,利用鐵廠的礦渣生產水泥,所生產的水泥首先用於道路的鋪設,尤其是從遵化到三屯營的道路,是優先鋪設的地方。
而被朱載坖寄予厚望的戶科都給事中王錫爵,終於向朱載坖上疏,朱載坖拿到王錫爵的奏疏後,不禁有些頭大,看著這本厚厚的奏疏,朱載坖就知道王錫爵是玩真的了。
朱載坖令馮保讀給他聽,王錫爵在審核了戶部的賬目之後,上疏就大明的財政問題向朱載坖陳述自己的觀點,王錫爵認為,現在大明的財政,有幾大弊端。
第一就是上下不通之弊,大明的財政分為起運和留存,所謂起運,就是地方要將財政收入的大部分起運到京師京通倉或者太倉,還有就是起運到九邊以供邊軍支用,留存就是留在地方供州縣官府日常開支的部分。
對於解運京師和九邊的部分,戶部是能夠掌握的,但是對於地方留存的部分,朝廷往往難以掌握,地方留存了多少,實在地方的有多少,州縣官府用了多少,還剩下多少,朝廷僅憑地方官府的賬目予以審核。戶部無從知曉外省庫項的真實情況,庫款積弊更甚以往。
王錫爵審查了地方各級衙門送戶部的賬目後認為,現在的地方各級官府留存錢糧有五大弊病。
籌墊,由於之前嘉靖年間的頻繁用兵,南倭北虜,軍需籌墊款案案相因,主名、正雜、攤捐、兵差、生息無一不有,賬目因此不清,庫款實情難以知曉,看起來賬目上雖然有錢,但是朝廷要支用的時候,各級官府衙門又都推說沒有,忽絀忽盈,矛盾已極。
濫支,由於州縣正印官的權力極大,對於地方官府留存錢糧的支用可以說是一言以定,於此等款項放手濫發,導致府庫虧空,國用不足。而這些錢糧的去處也頗為可疑,根據王錫爵對這些賬目的清理,他認為這些錢財中的大部分都被各級官吏所瓜分。如王錫爵經過審計發現,常州府專供本府官員飲宴等雜需的經費,按慣例不挪作它用,在廣東布政使司,布政使沈林曾專門鑄酒杯等為公府饗用,還有就是迎來送往,尤其是招待巡撫、巡按等官員,花費甚巨,動輒以百兩計。
撥抵,之前朝廷有過規定,州縣辦差,核準未發款可撥抵解款,就是將部分州縣為朝廷辦差所支用的銀錢,由於朝廷不能及時撥給,可以直接用起運錢糧加以抵充,這本來是一個應急的辦法,但是卻被州縣官員們用來借機貪墨,州縣官員們借機虛構辦差成本,州縣欠解實銀化為空賬,導致朝廷的用度不足,州縣欠朝廷的賦稅卻被憑空抵充了。
借動,州縣遇有急需,難免借動他款,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州縣官員故意紊亂借動秩序,或零星湊集,並不專借一項,或展轉墊補,並不隨時歸還,導致款目紊雜,外間難以知曉司庫存款虛實、州縣欠款完否。
隱匿,州縣官吏漫收漫放,不奏不詳,導致款項難加稽核,年深日久之後,時過人非,虛實莫辨。這些銀兩也就憑空消失了。
王錫爵認為,對於以上五個弊端,催結交代以清舊欠,趕辦奏銷以察新虧,除免攤捐以省司墊,裁減浮費以節眾流,皆與清查庫款相為表裡,同時要劃清籌墊、刪除濫支、禁止撥抵、厘正借動、稽核隱匿,加強對於州縣府庫的監察,保證朝廷的收入。
針對上下不通之弊,王錫爵彈劾戶部各司郎中、主事和員外郎,因為他們是負責各省錢糧奏銷的主官,各布政使、府州縣的賬目,是經過他們之手審核才能夠予以奏銷的。而他們往往怠惰懶政,放任吏員審核,聽信地方官員的一麵之詞,沒有嚴格履行審查的職務。
現在地方官員們對於無法解釋的爛賬就是統統往嘉靖年間推,他們的說辭都是差不多的,一說就是:軍務繁劇,需餉益巨,騰挪挹注,以致收支混淆。各款盈虛茫然莫辨,惟事越三十餘年,款逾數千百萬,勾稽核對,事實繁難。惟值兵燹旱災,入不敷支甚巨,每提次年丁賦以補本年不足,款項套搭糾纏,未能逐款逐案將動用緣由分晰報部,一向籠統奏銷,相沿成習,以致庫款不清。
或者就是:年份較久,款項繁雜,且當付款無專注,均係輾轉借墊應付,款目糾紛,清理非易。從前之轇轕尚未全清,而後起之糾纏又複踵至,實難清理。
反正一說就是弄不明白,反正就是一本糊塗賬,對於地方官員的這些說辭,戶部司官不加審查,都動輒予以相信,將本該嚴查難得賬目予以奏銷,這是典型的敷衍塞責,王錫爵據此將戶部十三清吏司的所有司官全部彈劾,認為他們因循懈怠,敷衍清查,導致政事廢弛,弊端叢起,法紀蕩然。
當然除了戶部的司官之外,山西、陝西、山東、福建、廣東、河漕衙門也都被王錫爵彈劾了,理由是賬目不清,有意混淆。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