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的這個想法,著實是驚了一眾重臣們,北平行都司,也就是大寧都司已經廢棄有百年之久了,現在朱載坖突然提起此事,當然是令一眾重臣有些摸不著頭腦的。
首輔高拱說道:“陛下,此事要從長計議才是,大寧廢棄已有百餘年,如今就算是要想恢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朱載坖對此不以為然,朱載坖認為,大寧都司對於大明的東北邊防是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的,有大寧都司在前方,薊鎮就會安全的多,京師也不至於淪為前線,同時遼東鎮也不會麵臨腹背受敵的窘境,可以集中兵力,用於對付女真,向北擴張遼東鎮的轄區。
麵對,朱載坖的這個想法,在場的兩位知兵之臣,楊博和霍冀不得不出來說話了,楊博說道:“陛下,大寧難複啊。想以成祖之英武,豈不知大寧既棄,天壽山與異域為鄰,而宣府、遼東斷左右臂?然事有不得已而為之也。”
朱載坖問道:“那楊天官說說,當年成祖為何棄守大寧。”
楊博認為,朱老四放棄大寧的原因很簡單,主要還是因為糧秣供應的問題。即便是在洪武年間,大寧的糧秣供應也很成問題,洪武二十四年,就有守將給重八哥上疏稱:“大寧、會州、山海三衛所屬驛馬皆屯田軍士牧養,有丁產者,衣食僅足,芻菽可供,其貧窶者,家且不給,何有於馬?”
大寧都司的士卒連戰馬都喂養不起了,這還是在大明初年開中法能夠良好運行的情況下,而到了靖難,朱允炆為了打擊燕軍,決定放棄大寧,將北平行都司的兵力抽調回來,用於對付燕軍,大寧遂荒廢了。
等到成祖定鼎天下,想要重新恢複大寧的時候,已經是事不可為了。
因為在此時,成祖心心念念的是營建北京,並且遷都京師,這是個巨大的基礎建設項目,其工程之浩大,工期之漫長,動用人力物力之多都是本朝少見的。洪武時期,北平隻是北方的一個軍事重鎮,永樂時期,北京則成為京師,成為大明帝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不但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而且人口數量也明顯增多。這些都造成對糧食的巨大需求,從而使朝廷一時難以重建大寧,並通過運輸保證那裡十餘萬軍隊的軍食供應。
同時,也在永樂初年,朝廷結束了推行二十餘年的遼東海運,南糧北上明顯減少。後來雖然將運河疏通,改行漕運,但是由於成祖在京師屯駐重兵,京營、親軍諸衛還有班操、京操諸軍,數量龐大的軍隊雲集京師,需要大量的糧食,恢複大寧顯然不是當時朝廷最緊急的事務。
而且成祖時大規模反擊北虜,大明對於北虜采取的是極為強勢的態度,成祖時,什麼蒙古、女真,那哪個敢南下襲擾,那不是找死嗎?當時九邊平靜,失去大寧對於大明的危害並沒顯現出來,等到宣宗以後,大明的邊患逐漸加劇之後,朝廷再想恢複大寧,已經是力有不逮了。
此時朝廷在財政上匱乏,開中法也沒有洪武、永樂時嚴謹,依靠漕運,僅能維持京營和附近駐軍的糧食,要想恢複大寧,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現在大寧是根本沒有百姓的,本來在遼、金、元時期,大寧都司所在的遼河上遊和大淩河上遊,曆來是東北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但是,經過元朝末年數十年的戰亂,這裡幾乎變成了無人區。而到了本朝,為了防止北元勢力南下襲擾,朝廷把燕山以北居民全部南遷北平和山東。洪武二十年,大寧都司設置以後,其人口基本來自衛所,所謂屯田也僅限於軍屯。
而隨著靖難時將大寧內遷,此地再次成為無人區,如果恢複原來的大寧故地,十餘萬人馬的軍食都靠朝廷來供養,朝廷哪裡來這麼多糧食供養這些軍士們?
所以楊博認為,宣宗時雖然有複大寧之意,甚至也下達了詔書,但是也就僅限於此了,朝廷很清楚,要想恢複大寧,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朱載坖聽明白了楊博的意思,楊博認為,就算是在仁宣之治,大明的國力頂峰時,尚且難以恢複大寧,朱載坖現在想要恢複大寧,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了。
朱載坖沒有什麼,隻是問道:“霍本兵,僅從軍事考慮,是否應該放棄大寧啊?”
霍冀說道:“陛下,僅以軍務看,大寧自然是咽喉必爭之地也!”
作為兵部尚書,霍冀還是基本的判斷的,有大寧都司在,大明就將邊防線推到了秦漢長城的北部邊緣,而在秦漢長城帶內廣設衛所,形成一個完整的邊疆防禦體係。而對這個前沿以北部族的威脅,則采取“清沙漠”的方式,每隔一段時間,就派數萬軍隊北上,長途奔襲那些不臣的部族。這樣攻守兼備的戰略保證了北部邊疆的穩固。
這是洪武朝製定的戰略,但是靖難將這一切都打破了,建文帝為了對付成祖,根本顧及不上這些,棄守整個北平行都司,把防禦前沿後撤的到秦漢長城地帶的南部邊緣,大寧、東勝諸衛僑置內地,其故地成為防禦的真空,給未來留下了隱患。
等到成祖正位,又是遷都、親征,根本來不及恢複大寧等地,而且在當時,成祖認為,子孫後代隻要能夠保持足夠的軍事實力,京營不墮落,每隔一段時間就對北方的蠻夷予以大規模的征討,也就是所謂清沙漠,一樣能夠保證大明的邊疆安全。
但是成祖沒想到的是,不是所有的大明皇帝都是他這樣的雄才大略,宣宗尚且能夠親禦六師,反擊蒙古。某人禦駕親征,在家門口就被瓦剌大學當場錄取,開啟留學生涯。隨後蒙古人逐漸南下,進入大寧、河套等長城地帶,從而形成對大明邊鎮的極大壓力。
所以從單純軍事角度看,大寧絕對是不能放棄的。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