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實行一條鞭法的官員們認為,實行一條鞭法之後,能夠“定條鞭之法,民始舒息,減裡甲之費,民益樂業,此何異於解倒懸而置之衽席之上耶?”
他們認為,實行一條鞭法之後,合並了繁雜的稅目,統一了賦役科征時限,對於百姓來說,之前地方官吏的任意加派和日日追征、幾無寧日的情況就可以得到緩解,同時將以往各種雜色實物稅變為單一的貨幣稅,可以改善百姓無法辨明折率而被裡甲胥吏肆意剝削的情況,賦役折銀也提高了運輸效率,降低了稅收征納的成本,減少了實物在解運過程中的損耗。
同時,賦稅的征收由民收民解改為官收官解,農民不再負擔協助稅收征解的義務,這也變相減輕了農民的徭役負擔,所以他們認為一條鞭法是有利於百姓的。
但是葛守禮等人還是堅持反對實施一條鞭法,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主要是反對一條鞭法當中的一概征銀,葛守禮認為這個條款實際上是脫離了大明的實際情況,大明的農民並沒有太多的銀錢,大明產銀不多,多集中於福建、雲南、兩廣等有限產銀區,並且即使在上述地區,農民獲得白銀的途徑也很有限,隻能以自己所產出的米麥、桑絲或者手工藝品以交易的方式從商人手中獲取白銀。
葛守禮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盲目實行折銀,隻會使得百姓遭到更加殘酷的剝削,葛守禮說道:“陛下,夫樹五穀而征銀,是嗇羊而求馬也,豈可得乎?”
葛守禮認為,一旦真的實行一條鞭法,由於白銀成為百姓納稅的必需品,這必然導致白銀與農作物的兌率極不平等,農民無奈隻能賤賣所產,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農民無所得銀,地產率賤貿的情況屢屢發生。這和實施一條鞭法的初衷顯然是違背的,而且葛守禮認為,以大明現在的情況,這個問題幾乎是無解的。
因為大量的白銀在這些富戶們手上,隻要實行折銀,百姓不可避免的要遭受這些富戶們的盤剝。還有就是南北方的差異問題。
大明現在的情況就是,南方地區土地肥沃,作物一年兩熟,且人口集中,人均占有麵積較少但產出卻多,而北方土地貧瘠,地廣人稀,作物一年一熟,所以南北方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北方往往田賦輕徭役重,南方徭役輕而田賦重。
而按照一條鞭法的要求,將徭役攤入田賦,對於南方百姓來說自然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南方農民以較輕的徭役攤入產出較多的土地,自然輕鬆簡便,而北方農民以較重的役攤入本就所出不多的土地,自然無法承擔如此沉重的稅負,隻能放棄土地,舉家逃亡,淪為流民,這是朱載坖所不願看到的事情。
所以不僅是葛守禮,很多的北方出身的官員都不能接受折銀,高拱也說道:“陛下,夫江南以地科差,蓋田之收入既多,又十年始一應差,故論地亦便;若河之南北,山之東西,地多瘠薄沙堿。每畝收入,不過數鬥,而寸草不生者亦有之,又年年應差,並之於地,無怪農民之失所也。”
這確實是朱載坖所擔心的事情,一條鞭法並非對百姓友好,他所增加的白銀收入,會使得百姓承擔極大的風險。
而吏部尚書楊博也說道:“陛下,白銀雖然重要,然糧食才是根本。大軍調動,戰馬繁育,都需要天量的糧食,京師百萬生民,京營、親軍,也都需要糧食,本色必不可少也。”
楊博說的也是正理,京師所需要的糧食是天量的,除了北方諸省的糧食供應之外,每年的漕糧才是維係京師和附近諸軍的根本,必須要保證足夠的漕糧才能夠保證京師的安穩。
但是一條鞭法有沒有可取之處呢?朱載坖認為還是有的,就是規定官收官解,減少百姓的負擔,這一點是所有大臣們都認可的,總分收解,責成有司,小民便於輸納,不受擾害,國家亦收實課,不致缺用。朱載坖的意思是一條鞭法中有利的部分加以推行,有爭議的暫且擱置。
比如全麵折色,這在大明是顯然無法立即實施的,但是官收官解是可以實施的,還有就是簡化賦稅科目,大明的賦役稅目繁多,各部、各衙門都有自己的攤派,這導致賦稅的征收極為困難,官吏倚稅目之多,以無捏有,以少征多,盤剝百姓。
而在一條鞭法中,要求以縣為單位,將各色稅額並為一則,除田賦米麥以本色照常征收外,其餘所有雜色賦役均攤與本縣田地,然後得出稅率,後每戶發給由貼,民戶依所載數額以及期限繳納,同時各部院和戶部要查實,將不該征收的雜色加派全部予以取消,避免重複征稅,減少百姓的負擔。
還有就是統一科則,將官田民田一則起科的課稅方法,無論官田民田均按照同等的稅率征收田賦,官田也不再因其租稅一體的特殊性質而須負擔額外的繳納,依據田地肥瘠為標準,將田地分為上中下三則,統一稅畝,將不同等則的田土實際麵積轉化為相應的納稅麵積計算,一畝上等田折合一畝征收,一畝五分中等田折合一畝征收,兩畝下等田折合一畝征收。
在朝廷清丈田畝的基礎上,無論官田、民田、馬場、草場、站地、屯地,凡一切夏稅、秋糧、馬草、驛傳、鹽課皆按照相應納稅麵積科征,采取同等稅率。這樣的話,避免百姓被地方州縣的官吏所愚弄,明確百姓每畝應當繳納的賦稅數量。
這些都是可以推行的,經過朱載坖和群臣會商之後,朱載坖以聖諭的形式批準,現在南北方各選擇十個州府試驗,若是可以推廣明年開始就向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些措施。
臣子走後,張居正再次請求召見,朱載坖知道張居正為何請求召見,朱載坖於是在文華殿召見了張居正。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