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貞明去年在薊州、永平等州縣小範圍的試種水稻,取得了成功,水稻的畝產肯是比小麥要高多了,所以申時行、徐貞明想在北直隸興修水利設施並且嘗試大範圍種植水稻。
他們提出了在北直隸種植水稻的種種好處:一、朝廷每年從江南運輸水稻到京城,沿途損耗太嚴重,在北直隸地區能大規模種植水稻成功,就可以減少漕運運量,節約物資。
二、北直隸地區老百姓生活並不好,因為靠著京師,經常要服勞役,如果北直隸種植水稻成功,至少可以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畢竟畝產增加2倍還是能夠增加百姓的口糧的。
三、一旦北直隸大規模種植水稻成功,那麼同時就可以減輕江南負擔,江南不用負擔那麼重的漕運任務。
對於申時行和徐貞明的看法,朱載坖沒有第一時間發表看法,而是讓閣部重臣們商量此事,張四維認為在北直隸推廣水稻種植是可行的,但是要注意把握速度,因為北方的百姓沒有種植過水稻,他們主要是以小麥為主要種植的作物,並對水稻種植並沒有經驗,朝廷不僅僅要將水利修通為他們提供種植水稻的條件,還要為他們提供種子,相應的農具等物,教授他們種植水稻的技術,才能夠使得他們能夠放心的種植水稻,還有給予相應的賦稅優免政策,才能夠調動百姓的積極性。
而且對於在北直隸推廣種植水稻之後就減少漕運,張四維是不認同的,漕運乃是國家的根本,主要是為了京師駐軍、官員使用,同時支應九邊所用的,即便是北直隸的糧食產量增加,也不能夠因此就減少漕運的數額。
對於張四維的觀點,朱載坖表示同意,漕運不僅僅是要保障京師的糧食供應,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手段,隨著朝廷稅賦折銀化的比例越來越高,由於要用銀兩來完成繳納賦稅和地租,百姓更多的選擇種植經濟作物而減少糧食作物的種植麵積,如果遇到災荒,當銀兩比價發生巨大波動的時候,而朝廷又賑濟不力的話,那麼糧貴錢賤的巨大災難就不可避免了。
朱載坖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了,自唐宋以來,江南既是糧食的主要產地,特彆是宋朝初期自安南引進水稻後,東南之田,所種惟稻,東南作為朝廷的糧倉,承擔著為朝廷提供漕糧的艱巨任務,而隨著開海和朝廷賦稅折色的增加,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百姓增加,東南糧食的種植麵積減少,而且大量的百姓進入城市或者從事紡織等行業,也減少了農村的勞動力,這些都會導致糧食產量的減少。
現在南方的經濟作物種植規模進一步的擴大,如蘇州,杭、湖等地區主要養蠶桑棉,福建以種植甘蔗和荔枝、龍眼等水果,廣東“因糖利厚,粵人開糖坊者多致富”,而由於暹羅、緬甸的廉價糧食運抵大明,使得現在大明還可以維持一個相對較低的糧價,但是這樣會使得大明的抗風險能力尤其是應對災荒的能力降低。
所以朱載坖絕不會答應減少本色漕糧的減少或者改折,朱載坖要用漕糧穩住東南的糧食種植麵積,同時通過建設倉儲,用常平倉等機構調控糧食的價格,防止穀賤傷農,保證大明有足夠的糧食。
朱載坖說道:“夫糧,國之根本也,舍本逐末,必成大患也!漕糧乃維係朝廷之要政,不可減少亦不可改折,務必足數本色解運,以為軍國之用也!”
朱載坖是堅決不會同意將漕糧減少的,這是關係到山河寧定的大事,即便是朱載坖也不敢怠慢,徐貞明所想的北方糧食產量增加就可以減少東南的漕糧,這是決不可行的,北方的糧食產量增加,主要是為了增加整個朝廷的抗風險能力,充實朝廷的各級倉儲,以備可能出現的任何災荒。
朱載坖話得到了很多北方出身的官員的認同,他們認為東南本就富庶,就應該為朝廷多貢獻賦稅,想要把東南的漕糧轉移給北直隸,這是絕不可行的,北直隸雖然看似賦稅不多,但是北直隸要承擔很多關於朝廷的雜役,還有大量的衛所在此地,這些負擔並不比東南低。
李春芳也支持在北直隸推廣種植水稻,對於推廣水稻種植,增加北方的糧食產量這點,重臣們幾乎是沒有意見的,有關漕糧的問題,朱載坖也拍了板,不允許減少漕糧數量。
那麼其實在北直隸推廣水稻種植,最大的阻力就是北直隸的地主士紳們了,其實士紳們反對在北直隸推廣種植水稻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不願朝廷增加科則,使得自己的利益受損。對於這點,朱載坖和重臣們商量了之後認為,應當軟硬兼施,朝廷必須推廣水稻在北方的種植,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不僅是在北直隸推廣水稻的種植,還要在北方適宜種植水稻的地方推廣水稻的種植,以增加北方的糧食產量。
對於士紳們想要以此抵製朝廷推廣水稻種植的辦法,第一就是采取軟的辦法,朱載坖會通過上諭的形式明確,即使是在北直隸推廣了糧食種植之後,不會因此減少南方的漕運數量而將之轉移到北方來,同時科則的調整也不是立刻就進行的,而是給了這些士紳嗎一定的緩衝空間,朱載坖和重臣們商量之後,決定改種水稻三年之內,不改科則,三年之後雖然調整科則,但是還是按照科則一半來征收,兩年之後才正式按照科則征收。
而對於仍舊冥頑不靈的,那就隻有通過朝廷律法來收拾他們了。
而李春芳則是補充了一旦,京師附近的田地,很多是屬於勳臣外戚皇親的,對於他們,最好是朱載坖出麵說服他們服從朝廷的政令,這樣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朝廷推行政策的阻力,對於李春芳的這個建議,朱載坖予以同意。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