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在和倭國朝廷達成了協議之後,將從大明調來的援兵增援給各路官軍,徐渭認為,現在官軍的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是收複倭國的京都,還有附近的港口,便於朝廷的各種補給直接運抵官軍手中,其次就是先殲滅德川家康,然後是豐臣秀吉和毛利輝元的聯盟,將倭國勢力較大的藩主都予以剿滅了。
尤其是從南直隸和浙江調來的援兵,優先支援給吳惟忠,先將德川家康消滅,德川家康很清楚,當日他和豐成秀吉聯手,幾乎傾倭國之兵,尚且不能戰勝官軍,現在要想在野戰中戰勝官軍,對於德川家來說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隻有守。
而在德川家的領地中,有兩座重要的城鎮,濱鬆和岡崎城,德川家康是在岡崎城出生的,但是後來勢力壯大之後,又遷居濱鬆,但是德川家康的家臣都都認為岡崎城更加適合防備,岡崎城號稱倭國的龍城,又經曆德川家的幾代經營,確實是一座堅城。
岡崎城城地坐落在從矢作川與菅生川彙合處低濕地向東北延長的丘狀台地的尖端部,霧降山的西南方,屬於平山城。城池北挖有城壕,被稱為稱為清海堀。為了加強防備,在周圍又有幾座堡壘規模的建築被築起。城寨處於龍頭山、菅生河及沼澤地帶的環抱中,故稱“龍城”,是天然的要塞,相當於的岡崎城的本丸部位。
德川家康命令集中麾下的兵力,死守岡崎城,同時在岡崎城囤積軍糧,向豐臣秀吉和毛利輝元求援,雖然德川家康的家臣們認為豐臣秀吉並不可靠,但是德川家康認為現在是唇亡齒寒了,豐臣秀吉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而且現在德川家康唯一能夠指望的就是毛利輝元了,他麾下有四萬五千餘人,實力並未受到太大的損失,而且毛利家和豐臣秀吉還擁有倭國現在大部分的水軍,不指望他們還能夠指望誰呢?
所以德川家康派人聯絡豐臣秀吉和毛利輝元,聯係一起抗敵的事情,但是官軍的行動更加迅速,在得知德川家康在岡崎城之後,吳惟忠先指揮北條、越後和甲斐的倭軍包圍岡崎城,而官軍則是在德川家康的地盤上開始搜索,清理所謂的武士、地主階層。
因為按照倭國現在的土地製度,藩主通過分封土地給家臣換取軍事支持,形成以土地為紐帶的軍役體係。藩主家臣武士農民形成了一整套的社會結構,而徐渭的目的就是要摧毀倭國的整個武士階層,若是在平常,這事還真不好辦,但是對於現在的倭國,卻是很簡單的。
官軍招募了一批倭國的帶路黨,帶領官軍對倭國的地主們展開絞殺,徐渭的命令很簡單,殺人,搶錢,分田地,減賦稅,徹底的摧毀武士階級的經濟基礎。
徐渭仔細研究了倭國的製度,明白倭國武士驕橫的原因,現在大名們基本上會將戰爭打下的土地一半分封給家臣獲得軍役,一半由自己直轄獲得錢糧。倭國的這種分封和中國先秦的分封是有所不同的,倭國分封製的主要目的不是恩賞有功之臣。而是以土地分封為基石,構建土地軍役製度。
因為獲得土地行知為報酬的武士,不是白白得到的,他們是要付出軍役為大名作戰為回報的。作為作戰的回報,領主減少年貢,不征徭役。有點類似於府兵製,平時大名是不負責維持軍隊的,在戰時這些武士也要自備甲胄、兵器、糧食,戰爭的劇烈化的話,年貢全免,還會給與向對方燒討,狼籍,收取助役金之類的的特權,勝利後,根據軍功增加行知。
通過這種製度,倭國維持了一支比例十分之龐大的軍隊,按照徐渭的統計,現在整個倭國的武士、富農足輕等大約在三十七萬人左右,而倭國的人口才多少?這個比例是十分驚人的,大明的人口、財政不下倭國十倍,但是供養八十餘萬脫產官軍就已經感覺非常之困難了。
但是倭國卻可以動員起幾乎占大明軍隊員額一半的軍隊來,其中還有部分精銳武士,所依靠的就是這種層層分封的模式,這種模式可以保證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同時藩主和藩臣之間的關係也相對緊密,當然,這種模式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就是作為社會底層的農民,所受到的壓迫是極為沉重的。
大名的領地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大名的直轄地,又稱為禦料所,另一個是分封給家臣的知行得。直轄地的年貢上繳給大名,知行地的年貢則繳給家臣,原則上不會進大名的庫房。至於年貢繳交比例,就要看領主和百姓如何取得共識。一般來說倭國現在的年貢是五公五民,而隻有北條則以四公六民著稱,也就是收獲量的六成歸百姓所有。此外,年貢不見得一定是米糧,也有可能是當地的特產或資源。
不管是征收四成還是五成,都是極為沉重的賦稅了,而北條家就以隻征收四成賦稅,而被稱為倭國的仁主,要知道倭國的土地產出並不高,大明當然也有賦稅田租極高的地方,比如蘇鬆地區,賦稅加上地租可能達到四成,但是主要是在蘇鬆等富庶之地,一年兩季水稻,而且現在大明實行嚴厲的限租令,朱載坖規定即便是上等水田,一年的地租不準超過八鬥,即平均畝產的五分之一,如果有地主私自增加地租的,佃戶可以直接告官,由官府來懲治這些地主。
倭國百姓的負擔極為沉重,而現在大明官軍來了,官軍來了,倭國太平了!官軍來了,青天就有啦!徐渭命令官軍直接將這些農村中的地主該殺殺該抄抄,除了官軍能夠運走的,剩下的糧食、財物等都散給百姓,徹底破壞武士存在惡經濟基礎。
徐渭還通過倭國朝廷頒布命令,倭國的田賦為五稅一,即百分之二十,隻要是被官軍所控製的地方,都實行這一製度。農民們嘗到了甜頭之後,是絕不會輕易放手的。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