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這個時候將潘季馴的奏疏拿了出來,說道:“潘司空的奏疏朕看了,確實是有些意思的。”
朱載坖是認真看了潘季馴的奏疏的,潘季馴的想出的修築黃河大橋的辦法其實並不複雜,潘季馴提出了兩種施工辦法,圍堰築島和沉井施工,他認為在黃河枯水期將橋樁修好,然後在按照傳統的拱橋工藝修築橋梁,其實大明的橋梁技術並不落後。
從潘季馴給朱載坖的奏疏來看,大明現在橋梁技術還是不錯的,聯拱石橋在大明已經是很普遍的,在河中修築橋墩的技術也已經成熟了,潘季馴向朱載坖詳細介紹了大明現在橋梁的修築方式,對於橋梁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橋墩了,現在大明在水上修築橋墩的技術是很成熟的,橋台都是突出河岸的,送樣減少了河流對河岸的直接衝刷。橋墩為薄壞型,如此橋拱間的水平推力就相互抵消,墩台的承重就會減小。為減小河流對橋墩的衝擊,故在橋墩兩側加有分水尖。
然後就是拱券砌築,現在多采用的是縱向並列式,即按橋寬方向將拱石並列組合後,再沿弧形拱築拱券,除此工匠會用石灰、桐油、糯米汁等作為粘合劑,填補拱石間縫隙。這些技術都已經成熟了,所以潘季馴認為在黃河上修築橋梁也並非什麼難事。
但是朝廷大員們顯然不是這麼看的,很多官員們認為潘季馴簡直是在信口開河,從來沒有人在黃河上修築橋梁,黃河水勢湍急,大明現在是可以在一些河流上建造橋梁的,前宋都有趙州橋,但是趙州橋並非建造於大江大河,如江、河、淮、濟這四水之上。洨河不過是一條普通小河流,根本不能和黃河相比,黃河、淮水等在司、豫、青、徐一帶動輒幾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河床相比,河麵要窄了不少。更不要說水流急湍、暗流洶湧這些複雜水文條件了。
而且想在黃河上修橋,也不是潘季馴一個人想過,從秦漢以來,曆朝曆代想要做成此事的人不知凡幾,但是最終能夠做成的卻並沒有人。東漢定都洛陽,北依邙山、黃河。三國曹魏代漢,依舊以洛陽為都,但曹魏的基地是河內鄴城。從洛陽到鄴城,最方便就是在孟津渡河。曹氏家族往返洛陽鄴城之間很頻繁,黃河在孟津一帶,水流湍急,時有險惡風波,不小心就容易造成渡船傾覆,十分危險。
曹丕令尚書仆射杜畿在孟津渡架建一個浮橋以便兩邊人員的來往。杜畿領命後,兢兢業業構造好了大型的禦樓駁船,在陶河試航時,遇上大風沉沒,杜畿不幸落水淹死,“受詔作禦樓船,於淘河試船,遇風沒。”
而杜畿的孫子杜預擔任河南尹的時候,為了解決洛陽與河內的交通問題,提出在河陽孟津渡口建橋。但大臣們都認為,“殷都河內,周都洛,二代夾河建都,不立橋也。”杜預力排眾議,得到晉武帝司馬炎的首肯。而杜預所修建的這個橋,也是浮橋,曆代在黃河上所營建的,也都是浮橋,在這種情況之下潘季馴想要在黃河上修築拱橋,其難度可想而知了。
所以工部並不讚同潘季馴的主張,工部認為京廣直道仍舊應該采取和之前兩京直道一樣的浮橋或者渡口的方案,工部認為這樣更加穩妥,內閣也認為在黃河上修建橋梁確實是聞所未聞的事情,而且修建橋梁耗資巨大,所用的錢糧也絕對不少,還是原來的浮橋或者渡口方案更加穩妥。
但是朱載坖顯然不是這麼想的,橋梁顯然比浮橋和更加便捷,雖然大明沒有在黃河這樣的大江大河上修建過橋梁,但是大明也已經在很多河流上修建了橋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朱載坖認為,大明現在的技術水平可以嘗試在黃河上修築橋梁了,朱載坖決定支持潘季馴的主張,同時召潘季馴入京陛見,在修建黃河大橋之前,肯定是先在其他地方修建橋梁的,朱載坖又不傻,該謹慎的時候還是要謹慎的。
同時朱載坖也很清楚,在黃河上修築橋梁難度肯定是不小的,如果是沿用大明之前的工藝,未必能夠成功,朱載坖認為現在大明的鋼鐵產量已經大幅度提高了,可以嘗試在一些關鍵的工程上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了,但是這個鋼筋應該怎麼製造,混凝土應該怎麼使用,這些都需要試驗才能夠得到數據,所以朱載坖要召見潘季馴,詳細和他商討此事。
而且借由試驗的機會,在北直隸對於境內的橋梁予以重新翻修,提高交通的便捷度,而對於工部,朱載坖是極為不滿意的,工部作為大明主管工程營建的部門,很多時候是很被動的,朱載坖問道:“郭大司空,工部執掌為何啊?”
工部尚書郭朝賓趕緊說道:“陛下,工部職掌土木興建之製,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
朱載坖說道:“既如此,工部就當履職辦事,當今正是天下承平之時,大明之道路、橋梁、水利,亟待興修,爾部全然不知,朕無旨意,則毫無作為,如何顢頇,何以為六部之一?何以膺天下之望?”
朱載坖的話說的是很重了,郭朝賓趕緊請罪,朱載坖說道:“請罪的話,就不必再講了,爾部要實心用事,否則朝廷自有法度,豈可輕縱?眼下最重要之事,就是大明全國的道路、交通等事,兩廣、福建、陝甘、四川、雲貴等地,路途艱難,消息傳遞困難,一旦有變,何以製敵?爾部竟全然不知乎?當查照輿圖,與戶部、兵部等有關衙署,製定計劃,整頓驛傳及道路,使得朝廷之政,得以達於縣鄉,庶幾可以無憾矣!”
朱載坖給郭朝賓下達了任務,就是要製定一個完整的道路交通的建設規劃,提高整個大明的交通水平。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