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屬的偵察連、騎兵連依舊保護司令部安全,兩個主力營分彆派出去做事。
鐘誌成則安排組織人員,對山區的各村各鎮進行宣傳。
軍政一體,軍不離民。
大雪迅速的覆蓋了山區,深秋與寒冬往往是一陣風的區彆,風吹雪落。
丁偉的部隊在山區紮根,迅速擴大了影響力。
這夥人裝備精良,作戰勇猛,吸納新兵的同時,也開展了清匪清鄉的活動。
抓土匪,捉漢奸,打偽軍,殺鬼子。
短短四個月,拉起五個營。
部隊擴張最大的問題是武器裝備,以八路在這邊的名聲,擴編就是一句話的事。
多少年輕人上趕著參加八路,上趕著打鬼子。
丁偉物資儲備雄厚,招收的新兵全部配槍,每隔半月,還能安排實彈射擊。
新兵3發子彈,定期組織打靶。
組織刺刀、投手榴彈、打靶、工事戰壕訓練。
戰士們士氣高漲,作戰水平與日俱增。
再加上老兵作為骨乾,帶隊訓練學習,傳授作戰技巧。
把新一團的老傳統給貫徹下來。
仗怎麼打,手榴彈怎麼扔,戰場如何打掃,刺刀該從哪紮進去。
另外,擴大了遊擊隊、民兵的規模。
由第四軍分區出槍,在各鄉組織民兵。每3個人分配一把槍,10發子彈。
民兵就是未來的士兵,通過民兵篩選戰士,絕對是忠誠的八路軍戰士。
鐘誌成忙的不可開交,
回到紅崖村後,向丁偉抱怨。
“老丁,我看你每天喝喝酒,曬曬太陽,日子過的太舒坦了。光這樣也不是辦法,弟兄們坐吃山空,還是要主動向鬼子出擊。”
“急什麼,我的老鐘同誌。磨刀不誤砍柴工,今年冬天全是白毛風,凍得槍栓都拉不開,讓戰士們好好歇歇。馬上開了春,你看我怎麼打鬼子。”
丁偉心裡是有杆秤的,他手上的彈藥物資足夠。
沒必要著急從鬼子身上繳獲。
第四軍分區剛剛成立新三團,底子還不夠厚,招收的新兵大多沒見過血。
利用剿匪鋤奸,帶他們見見世麵。
練的差不多了,練的嗷嗷叫了,再拉出來打硬仗。
他目前所在的位置很敏感,位於兩縣之間,再往北一點,就是晉察冀軍區的地方了。
駐紮在丁偉北部的是717團、718團,那是賀老板麾下的部隊了。
年初剛剛暖和一點,身上的棉裝還沒卸下去的時候。
日寇從五台組織了5000餘兵力,對山區駐紮的八路進行掃蕩作戰。
調動兵力主要是獨立混成第三旅團加上偽軍、地方治安部隊,采用最擅長的分進合擊戰術殺入山區。
所謂分進合擊,就是調配多路,從幾個方向對目標地點進行兵力打擊。
一邊考慮分兵行進,一邊又要考慮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合兵包圍。
需要部隊具備良好的通訊能力,至少在大隊級配備無線電台,才能彼此聯係,配合默契。
若是沒有良好的通訊手段,分進合擊很可能被逐一擊破。
友軍的偵察兵,特意到第四軍分區這邊,將鬼子進犯的消息同步。
勸說丁偉的部隊做好轉移跟反掃蕩的準備。
轉移?
丁偉拍著桌子站起身來,老子兩個團都組建起來了,轉移個屁,吃掉這夥鬼子不得了。
山區阻擊,那是他丁偉的拿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