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也是一個騎兵中隊,滿編144人,有東洋馬134匹。
孫團長心領神會,立馬安排機動兵力,配合偵察連的一部,瞄準鬼子的騎兵中隊。
深入到山區一段路線後,突然對其發動攻擊。
從側翼猛攻,利用馬槍精準射擊。
伏擊的偵察連則用輕機槍、狙擊步槍幫忙點射,迅速掃掉大半的鬼子。
剩餘的幾十名鬼子想跑,被騎兵連牢牢的纏住,一點點的吃掉它落後的鬼子。
大家都是一樣的馬,不存在誰快誰慢。
騎兵連兵力更多,是鬼子殘餘騎兵的兩倍,不斷開槍射擊,子彈穿透鬼子的後背,從馬匹上掉落下來。
“都給我看準了打,一不能浪費子彈,二不能打傷馬匹。”
連長孫小龍大聲喊著,衝在最前邊,馬槍在手,朝著前邊一抬。
鬼子應聲倒地,從馬匹上耷拉下來。
戰馬受驚,慌不擇路的跑出去。
“去兩個兄弟,把戰馬牽回來,其餘的跟我繼續追擊。”
鬼子在山區內慌不擇路,接連被擊斃,剩下的十幾人,也逃不出追擊。
黑島森田意識到山區有八路的主力,立馬出動了聯隊的全部兵力,外加偽軍、憲兵、皇協軍向這邊出動。
總兵力3000餘人。
騎兵動作快,先行一步殺進山區。
令他沒想到的一點,剛進山口,便有重機槍、迫擊炮招呼起來。
八路怎麼會在進山的路口伏擊,沿途的炮樓都沒發現嗎?
這時候不必計較為什麼?先考慮如何應戰。
騎兵的機動性高,可畢竟是上個世紀的產物,重機槍的出現,加劇了騎兵兵種的傷亡。
演變到現在,有錢的玩機械化、摩托化,沒錢的玩騎兵變種。
演變成了騎步兵的概念,減少衝殺,僅以機動性為主。
伏擊的火力很強,這也是丁偉擅長且反複強調的問題。
一定要利用第一波的伏擊火力,儘可能的完成殲敵,削弱敵軍有生兵力,減少自己部隊的傷亡。
迫擊炮連火力全開,運過來的200發迫擊炮彈,毫不留情的砸向地麵。
看的丁偉有點心疼了。
火力覆蓋整片山穀,趕馬道內爆炸聲波及,受驚的戰馬飛竄。
鬼子在槍炮覆蓋下接連送命。
“柱子,夠了,夠了,省著點打。”
饒是丁偉這個土財主,也架不住6門迫擊炮的瘋狂招呼,一分鐘不到,80多發炮彈落在山穀之內。
每一炮下去,必有收獲。
馬匹這玩意兒,受驚了,第一時間一定是直著往前跑。再加上騎兵是向前行進的狀態,不可能調轉馬頭。
那樣更亂。
黑島森田當即下令衝出包圍圈,避開炮火之後再反擊。
命令沒錯,至少得衝出迫擊炮的轟炸範圍。
可剛剛往前逼近,重機槍連陣地開火了。
子彈嗖嗖飛射過來,打著旋,呈一條直線掃射。
騎兵麵對重機槍,毫無用途可講。
割韭菜一樣的場麵,鮮血紛飛,士兵被重機槍子彈射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