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很強,t34也厲害,謝爾曼也還可以,那跟八路有屁的關係,能開上嗎?
給裝甲營定了標準,三月成隊。
投入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跟精力,訓練加倍。
“周團長,認為裝甲營3個月能拉出來用一用麼?”
丁偉、周衛國兩人,站在煙塵中,看著這群鐵疙瘩笨拙的行進。
“司令員,以前在國軍那邊,上峰是個眼光狹隘的指揮官,心疼坦克,不讓手下們訓練,擔心訓練過程的損耗。在那種情況下,三個月,也足夠帶著坦克跑起來。”
“咱們裝甲營加強訓練,每天十幾個小時,吃穿用度全在坦克上。這要學不會,也不用在我裝甲營裡混了,這樣的笨蛋不能留。”
丁偉哈哈一笑,有這句話,心裡放心很多。
平原地帶,步兵缺少掩體,難於衝鋒。
如有裝甲部隊配合,步坦協同前進,可抵百萬雄師。
可惜的是沒有飛機,集團作戰,三位一體才是正兒八經的現代化戰爭。
想那些有點遠了,要什麼自行車。
能在貧瘠的西北地區,拉出一支裝甲坦克營來,足夠代表丁偉的實力了。
待裝甲營出山,拿下鬼子的兩個步兵聯隊,徹底解決26師團。
長城之內肅清敵寇。
42年是一個暖春,二三月份的時候,山北麵的雪水化的乾乾淨淨,在雪水下邊,冒出一層綠芽兒。
春耕秋收是大事,
根據地附近的軍民一心,先把田地給處理利索了。
活躍在河套地區的七路半,發現了駐蒙軍兵力不足的窘境,率先主動的出擊。
有關於七路半的叫法,來曆有很多種。
最早可能來自於日偽軍,因為35軍、新編32師的作戰風格跟八路很像,以至於華北派遣軍劃分勢力範圍的時候,把這部分也歸入到八路軍序列。
另一個原因則是第二戰區北路軍作風淳樸,傅將軍本人也比較節儉,注重部隊紀律。
在這一點上,跟八路也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自打上次五原一戰,打的鬼子不敢進犯綏西,雙方一直保持著兵力對峙。
日騎兵集團堅守在包頭、薩拉齊、固陽等地,擁有一個騎兵旅團,轄兩個騎兵聯隊。
僅此而已。
也就是說,河套地區,日寇的主力隻剩下2個正兒八經的騎兵聯隊。
26師團主力,則被丁偉的第四軍分區牢牢的鎖死在大同盆地。
綏遠軍趁機向東反撲,向包頭周邊試探日寇的反應。
這位和平將軍擅長打運動戰、閃電戰、騎兵戰,擅長趁機突襲,以少勝多。
綏遠的戰事一起,令日寇倍感頭疼。
這位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屢屢挫敗進犯的日寇。並且將日寇主力攔截在綏西,打了數年沒有結果。
現在兵力匱乏,綏遠軍、馬家軍、蒙古方麵的遊擊騎兵紛紛跳出來,騷擾駐防的騎兵聯隊。
日駐蒙軍司令,岡部直三郎中將坐鎮武城,意圖抽調一點點兵力,搭配千的偽軍兵力,支援綏遠作戰。
偽軍,偽軍,偽軍。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鬼子現階段能依靠,竟然是看不起的偽軍。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華北派遣軍不僅沒有額外的兵力掃蕩晉西北,還要抽出精銳師團前往南方作戰。
海軍馬鹿已發動太平洋戰爭,急需40萬精銳陸軍,殺入東南亞。
在這種大的戰略前提下,小小的晉北,小小的綏遠,並不在日軍大本營考慮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