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卻高興不起來,就在剛剛他拿到了一則令人心痛的消息。
在敵後方騷擾鬼子後勤線的一夥遊擊兵力,遭遇到了中央軍的追剿,大敵當前不能共同禦敵,還想著攘外必先安內呢。
那他不敗,誰敗?
所謂豫湘桂會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國力,確確實實打不過鬼子50萬大軍,可要是萬眾一心,攜手共同退敵,也絕不會敗的淒慘。
正麵頂住壓力,後方破壞運輸線,再輔助以側翼騷擾。
小鬼子50萬人,聚攏起來容易,再想撤出去難。
可惜啊,山城那位寧可放棄大片的地盤,也要保存實力。
正麵戰場的情況,丁偉無力去乾擾,豫中地區距離武城有上千公裡,實在是鞭長莫及。
當下能夠解決的,是考慮吃掉鬼子的23師團。
圍繞建昌、建平一線,壓進朝市、阜新地區,威脅關東軍的大後方。
“從目前的態勢而言,日軍的攻勢仍然沒有枯竭,還可以抽調十幾萬人,乃至幾十萬人發起大遠征。我們與日寇的差距仍然巨大。”
“礙於太平洋戰事,主動權仍然在他們手上,想進攻就進攻,想防守就防守。”
“我丁偉沒有太大的能力,願意在戰略相持到戰略反攻的階段上出一把力。”
攤開作戰地圖,在正麵方向上,有三個縱隊兵力。
張大彪的第三縱隊、高清的第一縱隊、王濤的第五縱隊。
沿燕山地區布防,依托山區構建防守網絡,持續向平原地帶發起攻勢。
影響力巨大,能夠威脅到平津地區的日寇。
冀中地區不用多說,三個獨立團已經發展成六個,兵力擴充一倍,影響力與日俱增。
接下來要向冀東發兵,王濤的第五縱隊主動尋找日偽軍的主力,爭取在冀東殲滅日偽軍30006000人,扭轉該地區抗戰的局勢。
先遣團向綏中、葫蘆島地區滲透,持續打擊防守的關東軍。
破壞鐵路線跟港口,找機會炸毀所有的通行橋梁。
來一次正式規模的橋梁大爆破,阻斷關東軍與華北派遣軍的聯係。
張大彪、高清兩個縱隊,則分彆向赤峰、朝市兩個方向發起攻勢。
牽扯23師團的主力,要聲勢浩大,卻偏偏屬於佯攻。
真正的殺手鐧反而在冀東、綏中、葫蘆島一線。
隻要炸毀鐵路線,摧毀過河的橋梁,就足以斷絕關東軍跟華北派遣軍的關係。
令雙方的後勤物資難以供應,亦可以將其分彆孤立,形成戰略上的優勢。
相較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丁偉更願意在戰略上獲得進一步的主動權。
張大彪接到了命令,在平泉的寬敞地帶修建臨時機場。
又組織了大量的人員,修繕熱河地區的公路線,能夠讓卡車迅速通行。
山區溝壑縱橫,後勤總歸是個大問題,野炮、榴彈炮難以開展,他張大彪反而更喜歡迫擊炮。
多多益善,依托高地就能展開反擊。
射程也不需要多遠,四五千米足夠了。
老毛子的120毫米迫擊炮性能非常好,連德子繳獲後都會拿過去使用。丁偉發家的時候,也是靠著一門120迫,打出了出其不意殲滅戰,奪取了日寇的山炮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