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部隊還在用歪把子,新的治安部隊,戰鬥力差,反而用起了96式。
真是他娘的奇怪。
奇怪也好,不奇怪也罷,鬼子的武器,早晚到我們的手上來。
短短半年,第五縱隊的兵力幾乎翻了一倍,丁偉從這邊調3個團,差不多7000人進入熱河。
補充到第一縱隊,將縱隊兵力拉至2萬人。
主力縱隊至少要有23萬的規模,對標鬼子師團,兵力不能少。
為什麼要從第五縱隊調兵力,從當地征召不行麼?
也招到了一些新兵,數量並沒達到丁偉的預期。
東北地區的群眾基礎差,問題主要在兩個方麵,當地土地較多,大多數都有土地耕種,屬於富農小地主行列。八路的政策對他們沒啥誘惑力。
再加上日寇在這裡經營,偽滿軍在這裡經營多年,第一時間很難推翻他們的影響力。
抗戰多年,有血性的東北漢子已經征戰到全國各地,他們並非沒有抵抗,已經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部隊的傷亡、損失,隻能從華北地區補充人員。
這是最快,也是最便捷的手段。
部隊在白城子駐防,機械化作戰旅,跟坦克旅率先更換裝備。
清一色的半自動步槍,以及50毫米迫擊炮,加強突擊火力。
周衛國到了這邊主持局勢,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強,對關東軍的威脅大。
西部是山區內駐紮的107師團,東部是用來對峙的獨立戰車第9旅團,北部是用來防備的野戰重炮兵30聯隊。
還增加了獨立速射炮大隊,獨立重炮兵中隊,以及136師團的部分兵力。
雖然簽訂了停火協議,雙方的兵力布防反而更嚴謹起來。
都知道所謂的停火協議還不如擦屁股紙,隨手就可以撕掉。
在利益的糾纏下,協議還真不值錢。
當初進攻白城子的目標就是孤立日寇的107師團,周衛國到了這邊後,已經命人封鎖了進山的主要路口。
鬼子想要運輸物資,就需要從北邊的山路繞行。
興安嶺地區林多茂密,小鬼子修建了不少堅固隱蔽的碉堡,進攻的難度不小。
最佳的辦法是截斷他們的後勤線,讓小鬼子沒有吃喝,隻能挖雪吃樹皮,逼著他們自己退出堡壘群。
關東軍司令部再度開會,歐洲戰場已經呈現了全麵頹廢。
遠東軍也開始有所動作,開始整理軍備了,不可否定,遠東軍有向南進攻的打算。
雙方也簽訂了友好條約,聲稱是互不侵犯,互不開火。
但邊境的摩擦一直沒斷過。
彼此都知道自己的尿性,有機會肯定要打。
當前是怎麼考慮布局,關東軍的重兵應該放在哪裡,西線?北部?東部?
遠東軍第一、第二方麵軍在外東北及海參崴地區駐紮。
這裡修建了大量的堡壘跟要塞,號稱是堅不可摧。
西部也有要塞,用於防備外貝加爾方麵軍,如今也要兼顧對丁偉的盯防。
他手上有三個師團的兵力,可以壓入後方搞事情。一旦遠東軍發起攻勢,綏熱察軍區必然是趁機殺入。
局麵對他們不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