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國軍的龜縮行為,那各路縱隊根本不需要留手了,大膽的朝著新民、營口、遼陽猛攻。
東北的冬天尤其寒冷,但野戰部隊就選擇在夜晚猛攻。
跟你比拚戰鬥意誌,比拚野戰及運動能力。
縱觀彪哥手下的這些縱隊,每一個都具備運動戰的戰術,於運動中尋找戰機,創造殲滅敵軍的辦法。
明明是國軍機械化水平更高,戰場上卻選擇了固守跟笨守的狀態。
沒辦法,精銳損失的太多,整編的各軍戰鬥力下滑。
隻要拉到野外,不需要敵人進攻,自己都會混亂不堪。強征的新兵,很可能偷摸的跑路。
衛隊長上任第一天,遼陽被攻破,54師被殲滅5400餘人,丟失城市據點,殘餘的兵力慌亂的逃回沈陽範圍。
第三天,營口方向出現了起義,8000餘兵力宣布起義,直接投靠了過來。
第六天,鞍山被攻擊,25師被圍堵全軍覆滅。
短短一周時間,丟失三座城市,損失了三個師的兵力。
急得娘希匹亂轉,催促衛隊長整備兵力,救援外圍據點。
出兵?
還出你妹的兵,衛隊長將所有能夠調回沈陽的兵力,全部從據點撤離。
放棄能放棄的一切據點,將兵力高度集中在奉天周圍,做出堅守固守的態度。
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出兵的,也就靠著空投,過一過短暫的舒服日子。
48年春來的特彆快,讓丁偉有股恍惚的味道,仿佛一眨眼漫長的冬季就過去了。
可能不是因為天氣原因,而是因為東北的局勢徹底明朗了。
奉天北部已經沒有任何戰事,奉天周邊的據點也被拿下的七七八八。
僅僅剩下奉天、錦州兩座重要城市,其餘地盤已經儘數的解放收複。同誌們士氣高漲,享受春前片刻的寧靜。
戰鬥仿佛突然消失了,丁偉、彪哥很默契的沒有再進攻。
奉天的國軍也並未主動搞事情。
雙方保持對峙狀態,宛若進入睡眠狀態的兩頭黑熊。
國軍主力集中在奉天、錦州這兩大坨坨上,一邊守軍15萬左右,一邊守軍30萬左右。
即便攻城經驗豐富如丁偉,也拿捏不準這種規模的戰事。
單從主力部隊而言,十幾個縱隊的兵力也就是四十多萬。守軍的兵力45萬。
一對一的兵力,在攻城戰上沒什麼優勢。
雙方都是五五開,誰也不敢妄言結局。
優勢也好,劣勢也罷,都不足以彌補攻城戰的差距。
而這位衛大隊長,又是非常擅長防守的家夥。
除非丁偉把裝甲師、戰鬥機全都壓過來,進行無差彆的覆蓋轟炸,徹底抹去城郭。
暖春既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鬆花江上已經有船提前鑿冰,先從下遊開始,避免淩汛到來,讓江水難以橫渡。
作戰的雙方都有意整編一下部隊,為最後的決戰做準備。
丁偉手上,除了原有的獨立五個縱隊外,還有冀熱遼的8縱、9縱,再加上一個新完成整編的12縱。
除此之外,冀熱遼還有3個獨立師,屬於二線戰鬥力,也一並歸入丁偉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