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三個以色烈人維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決定開發一種使人與人在互聯網上能夠快速直接交流的軟件。
三人湊了五萬米元租了個地下室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並於次年11月發布了著名的icq即時聊天軟件。
9個月時間,icq的正式用戶達到100萬,10個月的時候icq的用戶增長到150萬。
1998年,icq被米國在線以287億美元收購,此時其用戶數超過1000萬……
另一個故事的主角。
1995年布林和佩奇在斯坦符大學計算機博士候選人的春季聚會上首次見麵。
1998年,兩人募集了100萬美元租下位於加州一個車庫,組建穀哥公司,當時加上兩人才四名員工。
1999年穀哥得到兩家風險投資基金的2500萬美元注資。
一年後穀哥每天進行1800萬次查詢,成為最大的互聯網搜索引擎。
後來撲了街的牙虎選擇穀哥作為默認的搜索結果供應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好吧,每個強大的創業公司都有一個狗血的發展過程,不是在倉庫裡就是在小平房裡奮鬥,要不就是負債累累生活困苦然後絕地反擊,icq和穀哥自也不能免俗。
陳生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國內外好像都差不多尿性,不過有些東西表麵看看就行,不必太較真。
“按照你的委托,我派人剛接觸了icq和穀哥公司的人,他們對你的風投意願非常感興趣。”
霍欣宜拿出一份資料遞給陳生,這是他離開香江四天前往以色烈和米國所獲得的成果。
陳生接過資料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他們怎麼說!”
“icq的三個創始人拒絕了你的收購,但對你的風投計劃非常感興趣。”
icq是個新興事物,霍欣宜也看不透它的前景,但顯然陳生很看好它,不然也不會給出兩千萬米元的收購價格。
她當然不知道,如果不是米國在線後來發展策略有誤,icq很可能能成長成為世界級的龐然大物,那可能是千百億米元級級的存在。
icq是互聯網時代第一款支持在ter上聊天、發送消息、傳遞文件等功能的軟件。
華國後來的企鵝號就是仿照它,icq出現得早但在華國的用戶占有率嚴重不足。
主要原因是本土化嚴重不足,不符合華國人的使用習慣,而麻花騰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他們的意思是?”
太猶人全世界出了名的精明,icq目前還處於初始階段不廣為人知。
但以目前的用戶增長速度前景一片光明,他們不大可能把手裡的項目賣了。
陳生也沒想過能把icq買下,兩千萬米元隻是試探價,他的最終目的隻是想摻一腳進去分蛋糕。
兩年後icq賣出的價格將近三億米元,如果那三位創始人能聽聽他的意見,加上他的風投促進它的快速發展,這個價格不定還能更多。
“25的股權換1000萬米元的風投。”
在霍欣宜看來,這簡直是獅子大開口,一個未知前景如何的軟件這個比例能拿到500萬米元已經頂天了。
風投的成功故事很多,但隻有她們乾這行的知道,風險投資就是一種另類的賭博,十有八九都虧得投資者掉褲子。
那百分之一成功的案例會被人們拿出來大吹特吹,就如買六合彩的人千千萬萬,中六合彩大獎的人百萬中無一一個道理。
陳生連對方的麵都沒見過就敢進行風險投資,這簡直是亂來,但看他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樣子她說什麼都沒用。
“這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