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407宿舍,彙聚了一名老院士、幾名北航過來的無人機研究生,中大的訓導主任,此時眾人聽到陳生說無人機可以十架聯動時都大眼瞪小眼的。
“目前無人機蜂群技術領域最強的是米國,其次是腳盤雞(小日子)的。\"
\"據說米國已經設計出了可以帶動三架無人機一起的多聯動作戰係統,屬於世界先進水平,你確定你的飛控係統能做到十架聯動?”
和趙軍武一同前來的一位學生問道。
陳生攤攤手,指著在宿舍裡亂飛的兩架無人機。
“我不知道我的這個係統能否運用到軍事無人機上麵,至少這小小的民用無人機一次控製個十架八架還是沒問題的。”
“簡陋的結構,略有些不合理的布局,平衡性、穩定性尚可、戰略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就是趙軍武帶來的幾個學生對陳生幾人這架無人機的評價。
當然他們是以軍事價值的目光在看幾人製造的無人機,以民用無人機的標準而言,這架無人機絕對是其中最好的。
“如果你們的無人機動力強大,在執行巡邏、測繪或災情監視等民用任務應該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
但對幾人而言民用再好也無法和軍用相比,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能不能讓我看看你的操作係統?”
趙軍武並沒有急著給陳生的無人機評價,而是開口說道。
“您老請。”
對陳生而言這自無不可,他主動讓開。
趙軍武走到電腦屏幕前,向幾個學生招了招手,幾人齊聚到電腦屏幕上看著上麵不停反饋回來的數據。
隨著查看反饋回來的數據,幾人臉色也微微起了變化,趙軍武院士臉色越來越凝重。
而他帶來的幾個學生原來表情還略顯輕鬆,此時卻是越看越驚訝,幾人之前以為陳生隻是把新無人機係統的簡化版本進行了簡單修改,這對幾人而言並不難。
然而細看這些數據幾人愕然發現自己是看懂了這些數據,底層邏輯似乎也沒多大變化,但其中的運行原理卻把幾人看糊塗了。
自動巡航…自動避障…飛行平穩…多機聯動…非常簡單有效!
陳生的飛航係統比他們自己平時用的那套原配的那套飛航係統更簡潔更高效。
趙軍武院士帶來的幾人都是專業的新一代無人機係統的研究員,幾人對新一代無人機飛航係統自己再熟悉不過。
“陳生小友,這裡為什麼要加這個功能進去?”
趙軍武是個很實在的人,不恥下問,不懂就問。
“這是傳感讀取數據功能,能通過傳感函數讓無人機的芯片感應到周圍環境的變化,可結合後蛛網……”
陳生解答道。
“這個紅外成像數據處理你是如何他利用它來識彆障礙的?”
“通過感應器數據的對照……”
“這兩台無人機是如何通過聯通互動相互感知……”
“感應器之間的點對點設計好接觸距離……”
……
一直到兩台無人機電池差不多消耗完自動返航兩人還在一問一答,趙軍武問,陳生解答。
兩人身後幾個北航的研究學員拿著小本子認真記錄著兩人的說話要點,幾人最初對陳生的那點輕視早已經消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