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什麼倉庫創業故事校園創業故事看得熱血沸騰,覺得這些創業者都超有本事。
卻不知道任何的科研技術都不是憑空而來,它都有有一個技術沉澱的過程。
而這個沉澱過程中是需要付出的巨大科研成本的和代價的,這其中需要付出科研成本是那些創業者支付的嗎?
不是,是國家。
許多科技在轉化為民用之前都是做為軍事目的而研發出來,後轉為民用普及開來,如電腦微機和因特網等其本來目的就是為軍事服務的。
所謂的創業者不過是幸運的在其轉化為民用後從中找到了商機。
所以從來隻有時代的傑克馬,而沒有傑克馬的時代。
華國的公有資產是怎麼來的?
華國的所有公資都是那將近5000萬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當年的八億農民省吃儉用把它養大的,是老一輩用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換來的。
它,本該屬於全民共同所有。
然而……
這次連響改製風波,最終以柳終烈為代表的連響管理層拿出了4億,買下了連響266的股權,陳生拿下了其中的365(有部分高管轉讓),華科院的股權從100下降到了369。
一場以股權名義改革而進行的公資搶劫暫時拉上了句號。
以未到手的名義性股權向銀行貸款,然後用銀行的貸款買下這批未到手的名義性股權,這就是連響柳忠烈和連響的管理層的騷操作。
按照柳忠烈和其中一些管理層的想法,他們原本是想先把手頭的分紅權轉化為股權,爭取拿下其中的25,然後慢慢增持淡化華科院對連響的影響和控製。
隻要開了這個口以後可以操作的地方就多了。
但陳生的出現改變了柳忠烈的想法,也許他們可以收獲得更多,而事實也正如他們所想的,華科院的股權從100下降到了369。
華科院對連響的絕對控製權已經失去,隻要再將它的股權比例下降到33以下,相對控製權也將會失去。
而陳生,柳忠烈把他當成了忠實的夥伴。
這個年輕的小夥子也確實是他最好的‘夥伴’。
“以後連響的未來就靠柳總了,我相信連響在你的帶領下不會讓我失望。”
柳忠烈和管理層依然管理著連響的一切事務,陳生暫時沒有插手的意思,甚至具體要求都沒有。
從連響大廈離開,陳生坐上了雷君為他安排的車。
“陳總,我們現在去哪裡?”
陳生拿出手機看了看上麵的一個陌生信息,眼中閃過莫名之色。
“去朝陽路。”
和柳忠烈還沒到翻臉的時候,隻要入股了連響,有的是慢慢收拾他的機會。
柳隻是想把連響當成自己的提款機,自然不會讓它垮掉,而且還會把它發展得很好。
嗯,發展成一個專注於組裝和玩金融的高科技公司。
“我們連響隻是一個小企業,我們底子薄經不起折騰,高科技那些還是交給麻花騰和傑克馬他們去做吧!他們年輕有為。”
這是柳忠烈在後來一次接受電視台記者質問時被問為什麼沒有研究高科技時說的話。
作為傳說中的高科技公司,曾經的民族之光,每年用在科研上的經費連2都沒有,機殼專利一堆堆,核心專利一樣都沒有。
反之高層個個拿著高薪資,利用國家和社會資源,輾轉騰挪,成功實現公有變私有,創造的財富屬於自己。
破產了就把包袱摔給社會和廣大股民,反正自己虧不了,包賺不虧,這就是不要臉的柳忠烈們乾的好事。
更不要臉的是世界的連響把總部搬到了米國。
車輛啟動,朝後海開去。
而就在陳生離開連響大廈沒多久,倪光南也已經裝好自己的東西從裡麵走出,是柳忠烈和一眾連響的管理層親自給他送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