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幅,全球最頂尖的十所大學之一,全球大學排行榜中,其排名一直在前五名。
這是一所無數榮耀加持,對華國以至全世界學子有著致命吸引力的私立大學。
其成立一百多年前,由當時的時任加州州長的利蘭·斯坦幅及他的妻子簡·萊思羅普·斯坦幅共同成立的,大學以兩人因傷寒去世的兒子小利蘭為名,以表紀念。
能從這裡畢業的學員每一位都是人類中的天之驕子,無論到哪個公司都是極為搶手的存在,唐增星能從中畢業優秀是毫無例外的。
在米國,華裔的孩子要進入這些好的高等大學需要付出比彆的人種學生更大的努力。
他們的錄取分數往往比彆的族裔高出幾個百分點,而這幾個百分點往往是幾十分的差距。
按理說這樣的名校應該讓每一位從中畢業的學子充滿自豪,會為前來的客人介紹其曾經的輝煌。
然而唐增星似乎並沒有那樣的覺悟,進入斯坦幅後他除了簡單介紹斯坦幅的一些情況,很少有提有關斯坦幅的那些榮耀。
倒是經過一片空曠的區域時他腳步頓了一下,突然指著那片區域對陳生傷感的說道。
“那裡,曾經是一萬多華人勞工一百多年前生活過的地方,斯坦幅的考古隊曾在那裡挖出數千具華人的屍骸,他們有的是自然死亡,有的…死狀慘烈……”
陳生有些驚訝的看向唐增星,想不到他還知道這段曆史。
“1862年,米國搞西部大開發,要建一條橫穿米中中西部地區的大鐵路,鐵路修建要經地賓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因為過於危險本地人紛紛罷工不乾。”
“第二年,時任加州州長的老斯坦幅和其夫人珍妮建立了一家鐵路公司,並從華國買了(十數萬人最終活下來的隻有一萬五千多人)多豬仔過來進行修這條鐵路。”
“華工一天工作至少12小時以上,24小時輪班,工資卻隻有米國人的三十分之一。\"
“即使如此工資仍不是按時發放,還要被隨意打罵甚至殺死,因為他們是被賣來的‘豬仔’,連生存權都沒有。”
“當這條大鐵路曆時將近十年修完後,米國政府沒有錢給斯坦幅,於是把這塊原屬於印第安人的3000英畝土地劃給了他抵工程款。”
“可以說我們腳下踏著的這塊斯坦幅的土地是那一萬多華工的血汗錢換來的。”
斯坦幅的名頭和霍欣宜曾經就讀的牛津相差仿佛,這還是她第一次聽到有關它的這段曆史。
“那批華工呢。”
“有人說被全部坑殺或全部遣返了,有人說留在米國生活,我想三者應該都有吧。那時的米國是不允許華工逗留在其國內的,而斯坦幅明顯是不肯支付工錢的。”
陳生看向唐增星,也許這位華裔知道真相。
“斯坦幅當年不肯支付工錢給華工,當時雙方爆發了很大的衝突死了很多華工,活下來的華工隻能如遠離這片土地去彆的地方討生活。”
“我的曾祖父就是那批華工之一,他們離開斯坦幅這片土地後去到舊銀山勉強生存了下來,他們是最早定居舊銀山的華人之一。”
唐增星目光微沉,這段曆史離他已經很久遠,他也曾懷疑爺爺所說的這些故事的真實性。
但當他考入斯坦幅大學,看到那些大坑裡的華人屍骸,他知道爺爺說的應該是史實,那並不像正常的掩埋,反而像是亂葬崗。
“想不到陳先生也知道這段曾經的曆史,我還以為它已經被人完全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