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是如何做到的?
“我隻是對電子戰機的飛控係統進行了一些智能化處理而已。”
其實說來也簡單,他隻是對電子戰機的飛控係統進行了一些智能化得理而已。
金院士和劉正兩人嘴角微抽。
而…而已?
大佬!你知道自己究竟在說什麼嗎!
普通民用芯片處理器製造的電腦要進行一些智能化得理並不難,但對軍用芯片而言但這一步千難萬難。
軍用芯片是一種專門為軍事應用而設計的芯片,與民用芯片相比,它對芯片性能要求並不高,但對穩定性的要求卻非常高。
這是因為在軍事應用中,芯片需要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如軍用芯片需要能夠在極端的溫度條件下正常工作,如在55°c到125°c的溫度範圍內可以正常運行。
需要能夠在高濕度的環境下,例如在95rh的濕度條件可以保持長時間運行,這個長時間可能高達數年甚至十年以上。
抗輻射能力是軍用芯片的重要指標,一些軍用芯片甚至需要能夠在高輻射的環境下工作,例如在強輻射的太空環境中。
軍用芯片需要能夠在長時間的工作中保持穩定的性能,例如在數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時間內。
為了滿足軍用芯片的穩定性要求,軍用芯片采用的都是特殊工藝和材料,例如采用高純度的矽材料、特殊的封裝技術和測試方法等。
軍用芯片需要滿足以上條件就注定了不可能會有多精密,因為越是精密的東西越容易損壞。
而沒有太過精密的設計,軍用芯片的數據處理能力就注定了不會很強,甚至隻具備處理一些簡單的邏輯指令能力。
電子戰機上的軍用芯片相對的要強上一些,但也僅是強上一些而已,它並不具有多強大的精密性。
這也注定了它的操作係統都很簡單,它的運算速度不可能支撐得起智能運算,不是幾乎而是肯定不能。
至少在陳生出現前金院士和劉正還有電子戰機的科研人員們是這樣想的,而陳生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不可能的情況。
“陳院士,那1號機雷達鎖定2號機也是因為其中的智能程序?”
劉正問道。
陳生點點頭。
“沒錯,1號機的智能程序可以通過雷達數據預先計算出2號機正常的飛行軌跡和計算出它的飛行速度。”
“哪怕2號機放出偽機讓1號機的雷達暫時失去它的蹤跡,隻要它的運行軌跡沒有太大的變化1號機的雷達智能係統都能再次鎖定它。”
所有開發過殲轟7的科研人員聽到陳生的這個說法都有些瞠目結舌,這說起來簡單可做起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事實勝於雄辯,擺在麵前的事實讓眾人不由得不信,他們努力兩年的結果,卻被彆人兩個多小時就輕易進行了修改,效果完全是吊打式的。
努力在天賦麵前一文不值,這句話彆人常常用來誇獎他們,然而現在陳生把這句話完美的用到了他們身上。
“陳院士你究竟是怎麼做到的?電子戰機的係統處理能力也就相當於普通的電腦處理器能力,大部份的處理能力都需要用到各個係統上,你是怎麼從其中抽出算力完成智能化的?”
金院士代所有人問出了這個問題。
“我重新編程了係統,把運算能力進行了壓縮得理,這個說起來太耗時間,具體的操作方法和解析方法我已經整理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