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是出了名的‘手多’,但他每一次的‘手多’總能給人不一樣的大驚喜。
讓他幫忙調整一下海岸三防係統,他對海岸防禦係統進行了一些修改後,讓海岸三防係統直接通過數據參數就能鎖定敵方潛艇,讓敵方潛艇不得不後退出華國的500海裡防禦線。
讓他幫忙破解一下阿咩莉卡的大鳥無人機黑匣子,結果不僅把人家的黑匣子給破解了,還直接把人家的全頻壓製技術給破解了。
那這一次……
“我對地效飛行器的程序進行了一些修改,修改後的地效飛行器可以通過數據反饋對自己的飛行高度進行適當的調整。”
“如它會計算海浪和浪湧的高度,會緊貼海麵08米的距離飛行,當遇到浪湧來時它會自己隨波逐流一直和海浪保掛在08米的高度。”
簡單的說就是跟著海浪的起伏貼水漂,隨風浪。
“它上麵的雷達製導和衛星製導係統的一些參數我也進行了一些調整,讓它的數據處理能力更強一些。”
“對視覺製導參數我也進行了一些修改,讓它具備對航母大塊頭的簡單識彆能力,這樣一來就算受到強乾擾也基本不會打錯目標了(不再是挑大的打)。”
毫無疑問,陳生直接把裡海怪物的許多缺點都彌補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接下來自是要測試效果如何,於是便有了華國東海域的測試環節。
很快,東海域那邊的實驗結果反饋回來了。
“近距離五公裡825功率全開都並未發現我們這款地效飛行器。”
毫無疑問,地效飛行器實驗獲得圓滿成功,這個難題戰鬥部給與了實驗室三年時間解決,結果……
致此,華國正式擁有了對付海上大塊頭地效殺手,隻是趙老爺子心裡已經再難起波瀾。
這不正是陳生嘛,很正常!
隻要有陳生在,一切困難好像是都變成了很簡單的問題。
“可惜地效戰鬥部的作戰半徑還是太短,也不知道導彈部那邊什麼時候能把兩千公裡和五千公裡的製導反艦搞出來。”
地效戰鬥部的作戰半徑隻有500公裡左右,直線作戰距離1000公裡,對於這個結果陳生多少是不怎麼滿意的。
要說幾千公裡的遠距反艦能力還得數東方快遞才行,那個戰鬥部是由那位老人家在負責,記憶中還要十年才有機會看到。
不過以華國戰鬥部的尿性,一般都是發一代實驗一代研一代,基本上能發出來的情況下第二代的實驗樣機已經有了,第三代已經在研究中。
這樣算下來,五年時間應該就差不多搞出來了。
“製導反艦和衛星導航精度有關,我們現在建立的導航係統再過兩年基本已經可以滿足需求,現在導彈部那邊已經在著手解決精確引導問題。”
趙老爺子開口道。
這倒是個意外之喜。
“船廠那邊現在怎樣了,大家夥什麼時候能試水?”
之前陳生正在忙的正是船廠的事,船長那邊趙老爺子因為忙陝蘭基地這邊的事一直沒時間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