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鋼廠。
第二天一早,還不到八點,劉國棟就夾著公文包出現在了廠長辦公室樓下。
他沒有先回自己的采購科辦公室,而是徑直走向了二樓儘頭的廠長辦公室。這次去兄弟機修廠出差這麼長時間,他腦子裡裝滿了見聞和想法,急需向楊廠長彙報。
而且主要是自己出差這麼長時間,必須要在楊廠長麵前露露臉,要不然人家再給自己忘了,這乾活就要乾在明麵上,這一點劉國棟可是記在心裡的。
廠長辦公室的門開著一條縫,裡麵傳來翻閱文件的沙沙聲。劉國棟輕輕敲了敲門框。
“是國棟吧?快進來!”楊廠長的聲音帶著笑意,似乎早就在等他。劉國棟推門進去,隻見楊廠長正伏在寬大的辦公桌上,對照著物資申請單和庫存報表,手裡握著一支紅藍鉛筆,時不時劃上一道。
楊廠長早就知道劉國棟是今天回到廠子裡,心裡自然是掛念著這個事兒。按照正常的情況下,一大早來找他的人還真不多,沒想到一下子就被他猜中了。
“廠長,您這比工人還準點兒。”劉國棟笑著打招呼,順手將公文包放在旁邊的木質沙發上。
他注意到楊廠長杯裡的茶見了底,便很自然地拿起牆邊櫃子上的暖水瓶,走過去給搪瓷茶缸續上熱水。
對於楊廠長的態度,劉國棟可謂是拿對方當自己的大樹一樣對待。
楊廠長可是自己的頂頭上司,自己在廠子裡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可謂就是楊廠長的一句話。對於這位老大哥,劉國棟不能仗著對方對自己態度好,就恃寵而驕。
“人老了,覺少。心裡惦記著你這趟出去的收獲,索性早點來等著聽彙報。”
楊廠長放下鉛筆,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揉了揉有些發澀的眼睛,然後指了指對麵的椅子,“坐。怎麼樣,機修廠那邊,這回又讓他們出了多少血?搞到點兒緊俏貨沒有?”楊廠長半開玩笑地說,他知道劉國棟作為采購科長,門路廣,辦法多。
劉國棟沒急著坐,而是先從那鼓鼓囊囊的公文包裡,小心地拿出一個用油紙包得方正正的小包裹,輕輕放在楊廠長桌上。
“廠長,血沒出多少,但弄到點兒好東西。這是他們機修廠實驗室小批量試製的特種潤滑脂樣品,據說是給礦上重型設備用的,耐高溫抗極壓,性能比市麵上的普通貨色強一大截。
我磨了他們技術科長好幾天,才弄來這麼一點,您看咱們廠裡那些老設備的關鍵部位,比如大型衝床的主軸,能不能用上這個試試?說不定能延長大修周期。”
劉國棟為了這點東西,可謂是費儘心思,而且弄這東西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大聲張揚,生怕這機修廠拿這個東西。就。覺得自己有了談判的籌碼,將劉國棟給拿捏住。
楊廠長眼睛一亮,立刻坐直了身子,像看到寶貝一樣,小心翼翼地打開油紙包,用手指蘸了點烏黑油亮的潤滑脂,仔細撚了撚,又湊近聞了聞。“好東西!這細膩度,這粘附性!國棟啊,你這可是弄到真經了!這東西要是驗證效果好,可比多進幾噸普通機油管用得多!”他臉上滿是讚許,小心地把油紙包重新包好。
“廠長,這東西好是好,但價格也貴。不過,我這次去,最大的收獲倒不是這罐樣品。”劉國棟這才在楊廠長對麵坐下,身體微微前傾,進入了彙報狀態。
“哦?說說看。”楊廠長也向前傾了傾身體,表示出極大的興趣。
“我這次跟著他們的采購員跑了幾天流程,發現他們在供應鏈管理上,確實有獨到之處。”劉國棟條理清晰地說,“首先,他們建立了主要原材料供應商的詳細評估檔案,不隻是看價格,還把供貨穩定性、質量波動、甚至對方廠子的財務狀況都納入考核,定期評分,優勝劣汰。這樣就從源頭上減少了很多風險。”
楊廠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嗯,這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以前太依賴老關係和老渠道了。”
“對!”劉國棟得到認同,語氣更堅定了些,“其次,他們的庫存周轉率比我們高不少。我仔細研究了,他們不是簡單追求低庫存,而是和幾家核心供應商建立了深度協同,信息共享,甚至讓對方的管理人員參與他們的生產計劃製定,實現小批量、多頻次的精準配送。這樣,他們庫房裡基本沒有積壓超過三個月的呆滯料,資金占用少,場地也節省。”
劉國棟邊說,邊從公文包裡拿出一個嶄新的筆記本,翻開幾頁,上麵是他用鋼筆工整記錄的要點和數據對比。“廠長,這是我了解到的一些具體數據和他們的操作模式,可能不完全準確,但大致思路應該沒錯。”
劉國棟在機修廠這幾天可不是光喝酒了,這種學習上的確定問題,劉國棟也是拚命的拿本兒往上記,而且閒的時候也經常總結。劉國棟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對於采購方麵,他就是一個小白。
唉,小白不要緊,重點是要學習。乾中學,乾中學。劉國棟也覺得這句話說得十分不錯,況且廠子裡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自己麵前,劉國棟也一點都不客氣,直接拿來照抄照搬。完全沒有心理負擔,反正是交流學習嘛,我覺得你的好,那就是我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楊廠長接過筆記本,戴上看東西時才用的老花鏡,一頁一頁認真地看。他沒有立刻評價,但不時用紅藍鉛筆在筆記本的空白處劃上重點或打個問號。這個動作劉國棟很熟悉,意味著楊廠長在深入思考。
楊廠長這個態度,也讓劉國棟十分安心,畢竟他有一些問題,容易。有疏漏,但是楊廠長這麼仔細的查看自己的筆記,以及自己所說的話,那就相當於上了二重保險,況且楊廠長這麼仔細的話,到時候出了問題也有緩衝的餘地。
過了好一會兒,楊廠長才摘下眼鏡,用手指輕輕敲著筆記本,目光炯炯地看著劉國棟:“國棟,你這次出去,眼光不一樣了!不再是隻盯著眼前一畝三分地,搞點緊缺物資回來,而是看到管理模式上去了。這東西,價值更大!”
得到廠長的肯定,劉國棟心裡踏實了,他趁熱打鐵,說出了自己考慮了一路的想法:“廠長,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你看,咱們廠在利用邊角料、替代材料降低成本方麵,有些土辦法效果不錯,他們機械廠的人聽了也很感興趣。我在想,光是咱們去學人家不夠,是不是可以找個機會,正式邀請機修廠供應科或者他們主管生產的領導,來咱們廠考察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