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雲:
一夜北風緊,天明雪尚飄。
教堂被窩暖,何處在打炮?
……
王胖子夜宿教堂,與小修女瞎忽亂搞。第二天早上起來,方欲早操,忽聞隆隆炮聲傳來。
正欲詢問,已有親兵來報:“海麵已經封凍,建奴已經開始大舉進攻。”
“知道了。”
王昊應了一聲,披衣起床,留下一隊親兵守護教堂,便騎上戰馬,帶上熊少平等人來到北邊的城門樓上。
……
當王昊來到北邊城門樓時,曹變蛟、韋何、許策、賀人龍、宋獻策、周堪賡、王尚才等人,也都早已趕到了。
“海水封凍情況怎樣?”王昊開口問道。
曹變蛟上前答道:“昨夜氣溫陡降,北邊與鐵山之間的海峽,冰厚已將近一尺,十裡海峽全部封凍。
南邊靠近大海一側,冰厚三寸,封凍寬度約在十丈到二十丈之間。”
也就是說,建奴現在還不能將全島圍困。
隻有靠近北邊的海域適合建奴渡海作戰,而皮島靠近大海一側的海麵,隻有0~0米寬冰麵,且冰層較薄,不適合大量軍隊圍島作戰。
王昊又問道:“那麼,剛才的炮聲是……”
“是郭紹振的艦隊。”
曹變蛟道:“按作戰計劃,咱們的艦船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艦船由杜猛帶領,負責護衛長島;另一部分則由郭紹振帶領,在南邊沒有結冰的海域活動,隨時對皮島上的軍隊進行策應。
剛才就是郭紹振的戰艦巡遊到西南角,對試圖進入南部的建奴進行了一輪炮擊,使建奴不得不從南邊退回,隻在西北邊發動進攻。”
將建奴的兵力壓縮到一側。
這樣有助於減少皮島上防守的壓力。敵軍密度越大,炮擊的效果也就越好。
這些都是重要的戰術。
炮戰、槍戰、以及弓弩射殺,最怕的就是進攻的敵人分得太散。所以,在後世的步兵衝鋒,甚至坦克集群衝鋒,都是采用“散兵線”,那樣會有助於減少衝鋒中的傷亡,也有助於消耗防守一方的彈藥。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的八千多人,憑借火炮和新式火槍,打敗了僧格林沁的三萬騎兵,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僧格林沁采用的是騎兵集結衝鋒。
如果是在開闊地帶,用騎兵從四麵八方呈散兵線形式衝鋒,未嘗沒有一戰之力。最起碼也不至於三萬清軍騎兵幾乎全軍覆沒,而據說……英法聯軍才戰死五人,傷人!
而現在,郭紹振做的事情,就是在未結冰的海域,用戰艦上的火炮對清兵進壓製,迫使清兵隻能從皮島西北側對皮島展開進攻。
……
王昊點了點頭。
從熊少平手上接過望遠鏡,端起來向西北側的海麵看去。
望遠鏡下,建奴的情況儘收眼底。
在皮島與鐵山之間的海峽上,有十個方陣的敵軍正在結陣而進,每個方陣約有一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