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不假思索地說道:“這個銅做的船體銅包皮,由於銅比木頭硬,可認增強抗打擊能力。但是,有些地方是多餘的……比如說水線以下的銅皮,對防護來說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完全可以割掉。”
還有人問:“艦艏弄這麼大一根又長又黑又粗的鐵柱子,是用來乾嘛的。”
“這不是鐵柱子。”
王昊笑道:“這叫做撞角。”
頓了一下,又解釋道:“咱們船速,比西洋人的船速快很多。船體包銅之後,也比西洋人的船體更堅硬。
又快又堅硬。
作戰的時候,便可以直接衝上去用撞角往敵船的船體上亂捅,一捅一個窟窿,直接將敵船撞壞甚至撞沉。”
這個道理淺顯易懂。
大家一聽就都明白了,不明白的都是哼哼!
在場的這些人,都是些匠師級彆的人了,自然是一點就透的。因此,聽了王昊的這番講解後,眾人如醍醐灌頂,儘皆拜服。
齊聲高叫:“大王威武!”
……
用了三天時間,王昊將新式戰艦方麵的問題進行了一下梳理。
但是,很快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現在整個乾國,隻有長島造船二廠能造戰列艦,這要想趕上英法等國的造船能力,得等到何年何月?
乾國現在有20多家造船廠,除了長島第二造船廠之外,都還隻能造那些福船、廣船、沙船、海滄船。
這實在是有些浪費資源了。
試想一下,若是這20家造船廠,每家生產一艘戰列艦,那就有20艘。每家生產5艘,那就是100艘。
按平均3年年周期來算,就是……如果每家船廠都造五艘,大約用3年時間就可以得到100艘戰列艦。而如果隻有一家船廠生產,那得多少年?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那些造船廠不是不想造戰列艦。
而是沒技術。
那麼……讓這些匠師們給其它船廠帶徒弟如何?
這樣也是有點難度。
匠師們多半是不太願意的。
傳統的思想是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不是關門弟子,更不會傾囊相授。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國古代很多曾經出現過的科技,都不能傳承下來。
也許,讓他們在自己的船廠帶幾隻徒弟,被那些徒弟們像老爺爺一樣供著,他們也是願意的。
但是,若是讓他們給彆的船廠帶徒弟,恐怕就是王昊下聖旨,也不頂事。
想到這裡。
王昊又隻好發下三首聖旨:
其一,在長島建造一所……“船舶製造大學”,由錢保金兼任校長,第一造船廠的匠師們兼任教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