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此刻,咬牙切齒,怒火中燒。
原本伐越之戰乃是由他們二人主導,期盼能借此一役揚名立萬,卻不料因秦池片言之故,陛下竟改弦易轍,換了他人為帥。
屠雎瞪視朝班之中站立著的秦池,眼中凶光畢露,恨不能立時拔劍相向,殺之而後快!
朝堂之上,群臣們正是五味雜陳,心思各異。
有的惋惜屠雎、趙佗錯失良機,有的則對王賁刮目相看,暗讚其兵家之才。
李斯是知道此事原由的,因而,他目光瞥向秦池,心中詫異不已。
秦池此番言語,已然將自己卷入了朝堂的漩渦之中,與屠雎、趙佗等派係結下了深仇大恨。
李斯不禁暗自思忖“此子年紀輕輕,卻能有如此膽識與智謀,確實非同凡響。”
“然而,他如此行事,這……會是陛下所願意看到的嗎?”
李斯心中疑慮重重,卻無法從秦池那平靜如水的麵容上窺得一絲端倪。
他隻能暗自觀察,靜待事態的發展。
而秦池則神色自若地站在朝堂之上,仿佛對周圍的一切議論與敵意都渾然不覺。
……
大秦伐越之令一下,天下震動,四海皆驚!
而在南地邊境,更是烏雲壓頂,氣氛凝重如鉛。
兩國兵馬遙遙相對,列陣於邊疆林中,猶如兩條巨龍盤踞,一觸即發。
大秦雄師,浩浩蕩蕩,五十萬眾如黑色洪流般鋪天蓋地而來。
旌旗招展,甲胄森嚴,刀槍如林,寒光爍爍!
戰馬嘶鳴,鐵蹄如雷,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將士們神色冷峻,目光堅定,渾身散發著凜冽的殺氣,仿佛要將這南天之雲、邊境之地,儘皆染成大秦的玄黑之色!!
秋風起,稻穗黃,又到了一年秋收時。
各地百姓忙碌於田間地頭,收割著一年的辛勤與汗水。
金秋時節,稻浪翻滾,本是百姓歡歌笑語、喜迎豐收的良辰美景。
然而,在這黃葉飄零、碩果累累的日子裡,王賁的心頭卻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
一日,一封來自橫照的帛書,飛入王賁的手中。
帛書之上,字跡工整,言辭懇切,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肺腑之言。
橫照獻上一策,欲趁越軍忙於收割之際,揮師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攻其不備,奪取越地的糧食,從而破壞其秋收大計。
王賁端坐於大帳之中,麵色凝重地展開帛書。
他的眼神在字裡行間遊走,心中卻是波濤洶湧。
這一策,看似簡單卻極具誘惑力。
若能成功,不僅能削弱越軍的實力,更能補充大軍的糧草儲備,為接下來的戰事增添幾分勝算。
然而,王賁並未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他深知戰爭之殘酷、形勢之複雜遠非一紙帛書所能道儘。
於是,他召集諸將前來商議此事,欲集思廣益,共謀大計。
大帳之內,氣氛莊重而肅穆。
諸將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有人讚同橫照之策,認為機不可失。
也有人持反對意見,擔心此舉會引發更大的風險和危機。
有人附和道“橫照此策甚妙!越軍忙於收割,必定疏於防備,我軍此時出擊,定能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