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明與三人分彆見過禮道:”三位前輩,由於京南皇莊那邊還沒有建好,我已讓人在旁邊整理出了兩個院子,所以隻能委屈三位暫且住在這軍營之中。”
孫元化哈哈笑道:“那些細枝末節本就不用在意,若是真能改良火器,為我大明鑄就一支強軍,平胡虜戍邊防,就是睡在柴堆裡又有什麼打緊。”
畢懋康也是相同的心思,並不在意居住的條件,而是說道:”朱將軍,聽聞皇上所說,您有意將火銃的點火之法改為燧石打火激發?”朱天明道:“確實有這樣的設想。”
畢懋康激動的從懷中取出一個竹筒,打開蓋子從裡麵拿出十數張圖紙。
迫不及待的在桌上展開道:“朱將軍請看,這是畢某設計的一種火銃,將原本的火繩掛鉤改成可以夾住燧石的擊錘。
擊錘下部突起與擊錘簧相連,將擊錘後拉可將簧壓下,並被掛鉤卡住,銃管側麵置有引藥鍋,藥鍋中鑽孔通銃管以為引火,藥鍋上有蓋,蓋上有上翹的鐵片。
使用之時,隻需將火藥裝入銃管壓實填入鉛子,將引藥裝入藥鍋,蓋好鍋蓋。
扣下扳機時,扳機後部連杆上揚將掛鉤脫開,擊錘簧釋放帶動擊錘快速下落,彈起藥鍋蓋的同時燧石與藥鍋蓋上的鐵片摩擦產生火星,引燃鍋中引藥便可激發。
由於此銃不用外火便可激發,所以畢某姑且管它叫自生火銃。”圍在旁邊的孫元化和宋應星看罷也是齊聲稱讚。
宋應星說道:“畢先生的設計真乃巧奪天工,不過宋某有個小小的建議,不知對此銃的設計是否有用。”
畢懋康趕忙作揖道:“還請宋先生請教。”
宋應星也不客套,指著圖紙說道:“這擊錘、壓簧和扳機的連接還可以再做簡化。擊錘下部直接做一掛鉤,擊錘後部延長出一個凸杆直接抵於擊錘簧之上。
擊錘後拉之時可以直接掛在扳機掛鉤之上,並壓下擊錘簧。這樣結構可以簡化一些,扣下扳機後釋放動作也更加一氣嗬成。”
三個人在圖上比劃了幾下模擬了一遍激發的過程。
孫元化大喜道:“如此就更好了,這戰場上使用的火器,結構越簡單越好,確保可靠便於維修。”三人相視大笑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被冷在一旁的朱天明尷尬的笑了笑說:“畢先生的這個設計極好,隻是在下希望能在此基礎之上再做改進。”
三人解釋一愣,畢懋康道:“如何再做修改?”
朱天明指著圖上的引藥鍋和擊錘道:“去掉引藥鍋,傳火孔上做一圓形鐵管直通銃管之內。
而擊錘也去掉燧石夾,真的做成一個小錘型,錘上做一突起。激發之時擊錘下落,小突起正好擊打於鐵管之上。”
三人據感疑惑,宋應星問道:“如此一來,這銃膛內的火藥要如何引燃?”
朱天明得意道:“在下正在研製一種新型引藥。裝在一個小小的銅盂之內,使用時隻需安在鐵管之上,以擊錘擊打即可發火。”
三人大驚道:“這世上竟有如此便捷的引藥?從未聽聞啊。”
朱天明道:“此物世間本是沒有的,需要人為製造。就像火藥,自然之中本也沒有,不也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嗎。”
孫元化道:“若真能製得此物,那火銃的發射速度將提高數倍都不止,且不受天氣其影響。不消太多,如有萬人裝備此銃,我大明的士兵便可縱橫天下再難有敵手。”
朱天明點頭道:“是呀,尤其是對戰北方的遊牧騎兵,他們吃住行動打仗放牧,皆在馬背之上,騎術嫻熟至極,我明軍騎兵難有勝算。
若是重新訓練一支可以他們匹敵的強大騎兵,不但花費甚多,而且也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所以隻有依靠火器之利,才能確保勝算。”
三人認同朱天明的說法,但對他說的新型引藥卻持保留態度。
孫元化道:“如此就先依了朱將軍,我等儘快改進設計製造樣銃。至於那新型引藥,就要看朱將軍的了。”
崇禎皇帝走上前來笑道:“如此甚好,四位愛卿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我大明強軍有望矣。這造銃之事朕不懂,也不在這裡給你們添亂了。你們先忙著,朕去看看軍士們。”
孫、宋、畢三人施禮恭送皇帝,朱天明也道:“有勞三位前輩了,稍後會有軍士帶三位前往住處。在下也還有些事需要安排,先行告辭了。”
四人相互行禮後,那三人繼續認真的研究著改造方法。朱天明和崇禎走出了院外。
朱天明道:“皇上,我再去見一下那些製造玻璃的工匠,就先不陪著你了。”告辭之後朱天明去了給內官監工匠安排的院子。
剛一進院,大匠劉勤用便迎了過來。
朱天明客套了幾句,便叫劉勤用將製造玻璃的主要工匠都叫進了屋裡,拿出他畫好的圖紙展開,一一給大家進行具體說明。
並反複強調了玻璃融化之下一定要充分的攪拌以使內部的氣泡被擠出,製成之後也一定要再進行熱處理及退火,以消除內部的應力和晶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直到所有人都充分理解之後,朱天明問道:“全部做好大概需要多久?”
劉勤用回道:“稟告將軍,預計可以在十五到二十天內完工。”朱天明道:“很好,不求快,隻要品質好。”
交代完畢朱天明回到了校場一看,校場之上架起了大大小小無數個篝火堆,旁邊有尚膳監的禦廚和軍內的廚兵一起洗剝著豬羊,旁邊還有士兵正在從馬車上卸下一壇一壇的禦酒。
當晚崇禎皇帝和朱天明穿梭於士兵之間,一起用手抓著羊肉撕咬,大口的喝著禦酒,坐在地上和官兵們一起拉著家常吹著牛甚是儘興。
突然崇禎轉過頭問朱天明:“還記得那幾個滿嘴放屁的專家嗎?”
朱天明笑道:“當然記得,幾個連野狗都不如的家夥。我還拽了他們兩根羊腿呢。”
崇禎也是笑了幾聲,突然正色道:“咱們絕不能再給他們胡說八道的機會。”
環視了周圍的兵士一圈後又道:“這就是咱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把大明的希望就托付給你了。”
朱天明看著崇禎堅定而誠懇的眼神,什麼也沒說,隻是重重的拍了拍崇禎的肩膀,然後右手攥拳捶在了自己的左胸前。
三天之後陳忠恕派人送來了十把精鋼尺,拿著這十把精確到毫米的尺子,朱天明如獲至寶。
除了留下一把自用,一把封存之外。立刻分了三把給孫元化、宋應星、畢懋康三人,以確保新式火槍各項尺寸數據的精確,又送了兩把給劉勤用。
其餘兩把交給工匠,讓他們以此尺為依據,按照自己繪製的圖紙製作了多套直尺、三角板和量角器,分發給所有的工匠技師。
半個月後都督僉事總兵官秦良玉帶其子石柱宣慰使馬祥麟率七千白杆兵進京。
崇禎皇帝在宮中設宴,宴請秦良玉母子及白杆兵主要將領,還特地叫來朱天明一起出席。
朱天明到得宮中,隻見上首首席做了一位英姿颯爽的老太太,次席做的是一位英氣勃發的少年將軍。
正自疑惑間,崇禎皇帝介紹道:“秦愛卿,這位是朕的新軍統領獨立團團長朱天明。朱愛卿,這位就是你最崇敬的秦良玉秦將軍,旁邊是秦將軍的公子石柱宣慰使馬祥麟馬將軍。”
朱天明聞罷大驚,立刻疾步走到席前向著秦良玉一躬到地道:“晚輩見過秦老將軍。晚輩自幼便聞秦老將軍及馬老將軍的赫赫威名,知您滿門忠烈,帳下白杆兵更是天下強軍,實在是我輩的楷模。”
秦良玉早已得知崇禎皇帝身邊有個少年,出身成國公一脈,極得天子寵信,卻沒想到此人會對自己如此親近,也是頗為感動。
立刻起身還了一禮道:“朱將軍過譽了,老身一家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這是為人臣子的本分。”
禮罷,朱天明又走到馬祥麟席前,又是深施一禮道:“馬將軍忠良之後,將門虎子,國之棟梁,小馬超之名如雷貫耳,在下向來十分欽慕,請受在下一禮。”
馬祥麟也頗感受寵若驚,雖身為宣慰使,可在朝中那幫文官大臣眼裡,他隻是土蠻而已,並不如何受到尊重。
沒想到皇帝身邊的這位少年寵臣卻對自己如此恭敬,連忙起身相扶連稱過譽。
見此情景崇禎皇帝靈機一動,若是朱天明和馬家交好,雙方同心協力戍衛京師豈不是更加穩妥。
而且秦良玉、馬祥麟皆是不世出的名將,有他們的幫扶指教對朱天明帶兵更是有著莫大的好處。
於是道:“既然朱愛卿和馬愛情如此意氣相投,不如朕做個見證,你們義結金蘭可好?”
朱天明聞言立即俯身拜倒口稱:”兄長在上,請受小弟一拜。”
聞言馬祥麟也是大喜,上前拜倒與朱天明共同盟誓約為兄弟。
崇禎命人取來朱帖,二人寫下生辰八字家鄉住址相互交換,朱天明又拜過了乾娘秦良玉。秦老將軍大喜,認下了這個義子。
隨後崇禎對秦良玉母子講了自己即將率京營主力前往關外與林丹汗會盟,京城的防衛交托給秦良玉及朱天明的事。
聞言秦良玉亦喜亦憂。喜的是天子的無比信任,憂的是崇禎皇帝此行的安全。
於是言道:“陛下,老身不懂國事,隻是路上山高水遠,那林丹汗又是個反複無常之人,若陛下要去,還請讓我兒祥麟率白杆兵隨行護駕。
即使那林丹汗有什麼奸謀,這數千白杆兵拚死一戰也定能護得陛下安全返回關內。”
崇禎聞言笑道:“老將軍放心,朕不遠出,且除京營兵馬外,還有盧象生的天雄軍護駕,定不會有什麼閃失。”
宴罷席散,朱天明一直將秦良玉母子送回了駐地。
五天後崇禎皇帝傳旨由內閣三輔臣並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純臣共同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