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眾人聽到老院長這番話無不為之動容,難實在是太難了。
“也就是,也就是前一陣子,那個……趙局長在的時候,情況才稍微好了一點。”
這一番話落到李若男耳朵裡,勾起一股彆樣的情緒。
成良。
老院長似乎想起了什麼,語氣稍稍緩和了一些,“趙局長是真把我們這些鄉下衛生院當回事,親自下來看了好幾次,協調了一批急需的藥品,還給我們爭取了一點設備維修費……那段時間,老百姓來看病的,也稍微多了點……”
他的聲音再次低沉下去,充滿了失落:
“可惜啊,好景不長。趙局長這一走。唉,人走茶涼啊!縣裡現在哪還有人管我們這山溝溝裡的死活?
前兩天剛到服務期限的那兩個年輕醫生,一天都沒多待,直接就申請調走了……”
聽著老院長這番飽含血淚的哭訴,李若男的心如同被針紮一般難受。
她終於明白了村民們為何欲言又止,也終於理解了這破敗院落背後隱藏的辛酸與無奈。
這不是簡單的玩忽職守,這是係統性的困境,是城鄉醫療資源巨大鴻溝下的悲哀現實!
她為自己之前的“想當然”和可能存在的官僚主義想法,感到深深的羞愧。
她沒有不問青紅皂白就指責老院長,反而對這位在如此艱難條件下,依然苦苦堅守崗位的老人,生出了由衷的敬意。
“院長,對不起。”
李若男站起身,鄭重地向老院長鞠了一躬,聲音帶著歉意,“之前……是我了解情況不夠,誤會你們了。
您放心,您反映的這些困難,我們一定帶回去,向縣領導彙報!一定會想辦法解決!”
老院長看著李若男真誠的樣子,渾濁的眼睛裡閃過一絲光亮,但很快又黯淡了下去,他擺了擺手,疲憊地說道:
“唉,解決?談何容易啊。除非……除非能找到法子,讓那些年輕醫生能安心留下來……否則,調來再多的人,最終也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老院長的話,再次點醒了李若男。
沒錯,問題的根源,不僅僅是缺錢、缺設備,更關鍵的是缺人,是留不住人!
而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是待遇低,是發展空間有限,是看不到希望!
僅僅依靠行政命令調配醫生,是治標不治本的。必須找到一種長效機製,一種能讓鄉村醫生獲得與付出相匹配的回報,能讓他們看到職業前景和希望的機製!
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李若男的腦海中,開始隱隱浮現出一個模糊的輪廓。
離開了令人心情沉重的鄉衛生院,李若男並沒有立刻返回縣城。
老院長那番關肺腑之言,如同重錘般敲擊著她的心房,讓她意識到,僅僅解決眼前的缺醫少藥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找到一條能夠標本兼治、具有可持續性的發展之路。
她決定,再次深入村裡,更全麵地了解村民們的生計和訴求,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新的思路和契機。
在鄉乾部的陪同下,李若男來到了下溪村的村委會。
村委會設在一間還算寬敞明亮的平房裡,牆上掛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標語,但屋內的陳設依然簡陋。
得知縣招商局的李局長要召開座談會,了解大家的需求,附近幾個村子的村長、支部書記以及一些村民代表,都陸陸續續趕了過來,不大的會議室很快就坐滿了人。
看著眼前這些麵容淳樸、眼神中帶著幾分期盼又有些拘謹的鄉親們,李若男的心情有些複雜。她示意大家不必拘束,開門見山地說道:
“各位鄉親,各位村乾部,今天請大家來,主要是想聽聽大家的心裡話。
我們縣裡非常重視咱們百草鄉的發展,特彆是大家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生活苦的問題。
我知道大家日子不容易,有什麼困難,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暢所欲言,我們一起想辦法。”
她的語氣真誠而懇切,讓原本有些緊張的氣氛緩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