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也不賣關子,用剛大哭一場有些沙啞的聲音解釋道:
“這是蓋革計數器。是用來……測量放射性強度的。這是……師姐遇害前幾天,偷偷塞給我的。”
她撫摸著冰冷的儀器外殼,眼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我記得她當時臉色很不好,看起來非常害怕,但眼神又異常決絕。
她告訴我,這件東西很重要。
她讓我務必保管好,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能交給任何人,除非……除非有一天,能遇到一個真正值得信任、並且有能力揭開真相的人。”
秦月抬起頭,淚眼婆娑地看著趙成良:
“她說……如果她遭遇不測,就讓我帶著這個東西,走得越遠越好,永遠不要回來……這件東西比她的命還重要……”
改革計數器?測量核輻射?
……
趙成良更加困惑了,趙梅遇害案怎麼會跟這種東西扯上關係?他感覺自己的大腦有些不夠用了。
“秦女士,您能詳細說說嗎?趙梅教授……不……這個改革計數器到底有什麼用?”
秦月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整理著那段塵封了十年的充滿了恐懼和痛苦的回憶。
隨著她的娓娓道來,一個關於國寶、走私、陰謀和一位正直學者以身殉道的悲壯故事,終於緩緩地展現在趙成良麵前。
原來,當年趙梅在修複那件汝窯的過程中,憑借著她對古陶瓷細致入微的了解發現這件汝瓷保存的太新了,像是一件剛剛出土的明器。
出於嚴謹和內心的不安,回到學校就追問王濤,果然在他口中得知李明遠背地裡乾的勾當,文物走私。
而那件汝瓷是從某個不為人知的古墓中盜掘出來的。
秦月說到一半手指摩挲著蓋革計數器,喃喃自語道:
“她這個人什麼都好,就是太固執,如果當時她選擇息事寧人。”
趙成良長歎一聲深吸了一口氣回應道:
“苟以國家生死利,豈因禍福趨避之,或許在趙教授看來,當時這件國寶或許比她的性命還要重要吧,這也許就是文人風骨吧。”
秦月沒有回應,整個人怔怔的看著蓋革計數器,眼中滿是悲傷。
“或許吧,可這些虛名最終害死了她。”
聽到這句話,趙成良陷入了沉默,站在他的立場上實在不好評價,趙梅教授拯救國寶是真,可為此丟失了性命也是真,他頓時陷入了一種複雜的情緒之中。
兩人沉默許久,秦月怔了半天突然長歎一聲,似乎是看開了,繼續講述。
當初趙梅發現事情的真相後,本想立刻報警,但又害怕打草驚蛇,更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李明遠的勢力太大了,她一個普通的大學教授,如何能與之抗衡?
但眼睜睜看著國寶級的汝窯落入走私販手中,流失海外,這又是她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
經過幾天幾夜痛苦的思考和掙紮,趙梅最終想到了一個極其大膽、也極其冒險的計劃:瞞天過海,偷梁換柱。
“瞞天過海?偷梁換柱?”
趙成良聽到這八個字,立刻追問:
“她具體是怎麼做的?”
秦月的聲音帶著一絲敬佩和後怕解釋道:
“李明遠雖然有錢有勢,但在文物鑒定方麵,其實是個半吊子,而且生性多疑。她利用了這一點。
她先是找到李明遠,故意說那件汝窯外表的瑕疵已經修複,但內部還有很多瑕疵,如果直接拿去拍賣或交易,很容易被頂尖的行家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