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大唐之李元霸!
“李公子,這算什麼事啊,我們已經很知足了。全天下的百姓都在感謝大唐皇帝,老頭子我活了五十三年了,經曆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挖過草根,啃過樹皮,甚至易子而食的事情老頭子都見到過。知道我們村子為什麼叫存留村嗎?這是周圍六個村子存留下的人組成的村子,而就這樣也僅僅隻有四十三戶,是大唐皇帝給了我們安穩的生存環境,也是大唐皇帝讓我們這些苦難的人不至於餓死。如今可以安穩的生活,不用擔心子孫被拉壯丁去打仗,不用擔心餓死,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這都是大唐皇帝給我們帶來的。”村正曹德山鄭重的對李察說道。
“曹村正說的是。”李察虛心接受。
“話再說回來,如今我們大唐的軍隊正在和吐穀渾打仗呢,前方將士們都吃不飽肚子,我們怎敢浪費。我們能少吃一口,前方的將士們就能多吃一口。都不容易啊。”曹村正歎了口氣說道。
聽到曹村正說到這裡,李察心中有一股怒氣升了起來。
熟讀曆史的李察知道,現在是貞觀九年九月,征討吐穀渾的戰爭早在幾個月前就結束了,而且是大勝而歸。彆的地方可能因為消息閉塞而不知道,難道這長安城裡的人也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了嗎?
而他李世民還在用這件事糊弄老百姓。
自己國家的老百姓還在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你去打什麼仗。先守著就是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道理在哪個時代都是一句至理。隻要打仗就是勞民傷財。
他現在對他這個二哥是有些不滿意了。
最後,這頓晚飯還是沒吃成。
在村正曹德山的提議下,明天中午在村裡的廣場舉行全村的殺豬宴,招待遠道而來的李察。
眾人也終於熙熙攘攘的散了,各自回了自己的家,期待著明天的殺豬宴。
李察則在小誌家住了下來。
躺在床上,透過窗戶,看著漫天星鬥的晴朗夜空。
這裡沒有高聳入雲,冒著黑煙的煙筒,這裡空氣清新,抬頭就是漫天星鬥。
這裡沒有爾虞我詐,隻有熱情好客,相互幫助。
這裡沒有欲壑難填,隻有知足常樂。
這裡很好,這裡有著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夢寐以求的生活。
隻是,這裡太貧窮了。
很多時候,貧窮才是真正的原罪。
一夜無眠,胡思亂想的李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睡去的。
當溫暖的陽光溫柔的灑在李察那張緊皺這眉頭的臉上的時候。
李察被一陣敲鑼打鼓聲吵醒了。
偌大的廣場上,孩子們正在相互追逐著。
一場轟轟烈烈的殺豬宴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拉開了帷幕。
全村人都在興高采烈的等著吃豬肉,臉上全都布滿了高興,激動,希冀的表情。
唯獨李察心裡越來越難受。
尤其是看著那些小孩子眼睛緊緊的盯這鍋裡的野豬肉,小嘴時不時的吧嗒著,使勁的咽著口水的動作。
一向感性的李察,嘴角露出了一絲苦笑,這大唐百姓太苦了。
曾經吃過野豬肉的李察知道,野豬肉並不好吃,又老又腥,根本難以下咽。
可眼前的這一幕又說明什麼呢?
“中國好人李察,最見不得人間疾苦。”這是在李察犧牲後,國家給李察的評語。李察又怎麼能見得了這種場麵呢?
不管怎麼說,日子還要過,既然來到了大唐,那就為這個國度淳樸的百姓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吧。
一頓歡天喜地的殺豬宴後,日子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李察隻在存留村支呆了一天。
殺豬宴之後便在眾人的依依不舍下,告彆了這群自己來到大唐後第一次接觸的人。
這個最見不得人間疾苦的中國好人,這時決定要走遍大唐,去真正親身體驗一下這個國度的人間疾苦。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察的腳步幾乎走遍了大唐境內北方的所有區域。
書中記載的都是騙人的。
見到過沙塵暴。
遇到過泥石流。
也碰到過狼群。
原來沙塵暴,泥石流不隻二十一世紀會有,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也會有。
這些對於擁有李元霸身體素質的李察來說並不算什麼。
讓李察接受不了的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類的苦難。
什麼貞觀之治,國泰民安,曆史書中所記載的都是騙人的。
常年的戰亂給生存在這片土地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創傷。
現在都已經到了貞觀九年,戰亂已經結束十多年。
可李察所到之處儘是斷牆殘瓦的破敗之地,老百姓依舊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裡依舊吃不飽,穿不暖。
這是一個真正的老無可養,少無可依的時代。
前世十歲的孩子還在為了買一個玩具向媽媽撒嬌的時候。
這裡十歲的孩子已經完全撐起了一個家。
路過了無數的城鎮,路過了無數的村莊。
碰到了無數為了一口吃的,向路人不停叩頭的乞兒。
碰到了很多跪在地上,賣身喪親的孝兒孝女。
也碰到了不少從野狗嘴裡搶食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