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群可憐又可悲的善良人啊,他們的要求隻是有口飯吃,不至於餓死就滿足了。
“可是他李世民至今沒能讓你們吃飽,穿暖。每天生活在極寒交迫之中。老人家還這麼維護他嗎?”李察繼續問道。
“夠了,不要再說了,門外的東西拿走,我不需要,我這裡也不歡迎你。”
老丈這次是真的生氣了。
“老人家,我就是想問問他李世民到底哪裡做的好。讓老百姓生活在饑寒交迫之中,他還有理了?”
李察在不覺之中,屬於李元霸的性子也上來了,和老丈爭執了起來。
“不說了,你走吧。”
老丈沒有再爭論,起身打開了房門,要趕李察離開。
“老人家,聽我說完。我有資格懷疑李世民的治國能力,我也有資格罵他。”
“沒有人有資質質疑皇帝陛下,更沒有人有資格罵皇帝陛下,就算有,也隻有已逝的高祖皇帝,你走,我們這裡不歡迎你。”老丈勃然大怒。
“唉,我不問了,再說最後一句話,我就會離開。”
麵對老人的態度,李察也是無可奈何。
李察從懷裡掏出一枚金牌放在老丈那張三條的桌子上。
“拿走,你的東西我不會要,門口那兩個畜生也帶走。”
看到李察的動作,老丈聲色俱厲的說道。
“老人家,我要走了,如果兩年內我再次回到這裡,那塊金牌你還給我,如果我沒有回來,那你就拿著那塊金牌去找當地的最高長官,讓他給李世民帶個話,說他三弟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話都沒說完,李察就轉身邁出了已經打開的房門。
“還有,幫我找人給李世民帶個話。李家欠下全國老百姓的債,他還不了,我李元霸用命來還。”
說完頭也不回,向東邊的大山疾奔而去。
老丈聽到李察最後兩句話,愣在那裡良久。
他終於明白為什麼這個小夥子說自己有質疑皇帝陛下的資格了。
就憑“李元霸”這三個字就完全有資格。
世間誰人不知西府趙王,李元霸的傳說。
這天下說是高祖皇帝,太宗皇帝打下來的不如說是西府趙王李元霸一手打下來的。
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00大軍。
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於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
紫金山一戰,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麵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隻打得屍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隻剩65萬。
最後逼得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最後大戰得勝歸來,在潼關舉錘與老天對轟,被雷公降下神雷劈死。
而本來早已死去的傳奇人物,竟然餓暈在自己門前,被自己所救。
這些信息讓這位老丈一時半會接受不了。
兩手顫顫巍巍的拿起桌子上的那枚金牌。
金牌正麵刻著一條騰雲駕霧的龍,反麵刻著西府趙王四個大字。
正是前朝煬帝賜給李元霸的西府趙王身份銘牌。
雖然老丈不認識字,但金牌正麵那條龍,還是認識的。
老丈顫顫巍巍的找了個隱蔽的地方,將金牌藏了起來,生怕弄丟了。
其實早在昨天晚上,李察就想明白了,也做了決定。
改變大唐百姓生活的第一途徑是什麼?是糧食。
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吃飽肚子。
吃飽了肚子才有力氣乾活。
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多養活孩子。
有了足夠的孩子,才有足夠的生產力。
百姓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那麼怎麼才能短時間內提高糧食的產量呢?
李察用什麼來替李家欠下天下百姓的債呢?
李察昨天晚上做下的決定很簡單,也很偉大。
他要強渡白令海峽,去美洲。
去找玉米,紅薯和土豆。
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了幾十年的李察知道,這三種才是真正大產量的糧食。
後世建國初期,同樣經曆了百年戰爭,三年大旱,各種自然災害。
那時候吃口白麵或者米飯同樣是奢望。
但就是靠著這三種糧食,新中國的百姓從千瘡百孔的土地上挺過來了。
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李察要強渡白令海峽,這是一個多麼無私,多麼偉大的決定。
李察很明白其中的凶險。
就算他有著李元霸的身體素質,他也不能保證自己能夠活著回來。
所以,他將證明自己身份的金牌留了下來,並定下了兩年之約。
如果兩年之內回不來,那可能就真的回不來了。
但為了全大唐的百姓,李察義無反顧的踏上了這條九死一生的道路。
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著回來,李察隨後一句話不是隨便說的,他是真打算用命去賭,用自己的命去還債。
儘管所有人都不認為李家欠他們的,反而感激高祖皇帝,太宗皇帝給了他們安穩的生活。
但李察覺得他們欠,而且還欠下了很多,很多。
自從自己醒過來,離開皇宮之後。
所親身經曆的一切一幕幕不停的回放在自己的腦海裡。
大唐淳樸善良的百姓不應該承受本不屬於他們的災難。
如果自己能夠帶著這三種糧食的種子活著回來。
如果這三種食物能夠被廣泛的種植。
那麼大唐的百姓就不再受饑餓之苦。
那麼他們李家欠天下百姓的債,他就替李元霸,替李淵,替李世民,替整個李家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