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的話,直接把李世民給逗笑了“嗬嗬,你這個程咬金啊,你以後要扛著多少黑板來上朝啊,你看那黑板能寫多少字?”
“嘿嘿,陛下說的也對,看來這還是個沒用的玩意,就算做個能寫奏章的大黑板,老程也抗不動啊。還什麼奇物呢,一點用處沒有。”程咬金懊惱的說道。
“恭喜陛下,此乃天下讀書人之福,天下之福啊。有此神物,不知道能讓多少貧寒士子安心讀書寫字了。”而就在這時,一個身形瘦弱的老頭,滿臉激動的說到。
不用說,能真正看出黑板和粉筆用處的,恐怕隻有心思敏捷之輩,還要是那些讀書時買不起筆墨紙硯的寒門學子了。說話的正是寒門出身的魏征。
“孔愛卿,此事你有大功,不管是啟蒙讀物,還是這黑板和粉筆。確實應該大力推行。”李世民說道。
“啟稟陛下,此事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微臣認為,需要以為德行兼備,才能俱佳之人來主持方可。微臣認為,太子殿下來操持此事,最為合適。”如此能博好名聲的事情,李世民自然第一個想到了太子李承乾,孔穎達隻是他找來提出此事之人而已。
可令李世民沒想到的是,孔穎達一說完,攪局的人就出來了。
“啟稟陛下,微臣以為不可。太子殿下主事東宮,已經殫精竭慮了,沒有更多的時間主持此事,最好是由一個在此方麵更加在行之人主持才行。微臣認為魏王李泰更加合適。”李泰的老師禮部尚書王珪出列說道。
魏王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如果說李泰是最適合主持此事之人,也沒有錯。
“好了,此事稍候再議吧。眾愛卿還有其他事情要啟奏嗎?”李世民本來大好的心情,聽了王珪的話後立馬就煙消雲散了。果然如李察之前所說,就算自己的兒子們不爭不搶他們身邊的那些人,總會推動著他們去爭搶。
“啟稟陛下,臣有本要奏。”工部尚書,高密公主駙馬段綸出列說到。
“段愛卿請講。”被禮部尚書王珪打擾了好心情的李世民興致乏乏的說道,他早就知道段綸要說什麼了,本來就是他安排下去的。
“陛下,微臣所說之事也與天下學子息息相關。得益於魏王殿下聰敏絕倫,博覽群書。我工部能工巧匠,在魏王殿下孜孜不倦的指導下,終於改進了造紙技術和印刷技術。”段綸拿出幾張紙,和兩塊木活字的模板。隨後說道“這就是我們在魏王殿下的英明指導下所取得改進成果。”
紙張依然凹凸不平,但明顯比之現在大唐用的紙要好一些。沒辦法,昨天皇帝才將造紙的新技術送到工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做出來這樣的紙就不錯了。
真正吸引人注目的是那兩塊木活字模板,武將對於這些倒沒什麼感覺,但朝堂上的文臣哪個不是飽讀詩書之輩,誰不想留下自己的著作名揚千古。一聽印刷技術改進了,那能不著急嘛?這不都目不轉睛的盯著那兩塊木活字模板,等著段綸講解呢。
隻見被文臣圍在中間的段綸將油墨均勻的塗在兩塊木活字木板上,將紙覆蓋了上去,拿下來後,雖然字跡有些模糊,但勉強能認出印的什麼。隨後,段綸將模版上的木活字全部取下來。挑挑揀揀,又從懷裡拿出幾個木活字,排在其中的木板上,塗上油墨,覆上紙,再取下來,不同的兩頁書就印好了。
周圍的文臣,一陣嘩然。他們都看懂了,在這些文臣眼裡,這印刷之術可能比他們的命還重要,這可是他們真正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機會啊。
沒等群臣說話,段綸先說了“啟稟陛下,這就是活字印刷的神奇之處,魏王殿下說不管是造紙術,還是活字印刷術,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隻是我們工部缺乏研究資金,希望陛下能撥下資金供工部工匠繼續改進。同樣,微臣認為此等大事,主持之人非德行兼備,才能俱佳的魏王殿下不可。”
“啟稟陛下,此等有益於天下讀書人的大事,應當給予支持,臣複議。”
“啟稟陛下,此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應當給予支持,臣複議。”
“啟稟陛下,此舉乃寒門子弟崛起的開始,應當給予支持,臣複議。”
一眾文官全都七嘴八舌,全都複議,簡單的說就是陛下一定要出錢把這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完善起來,不給錢就是和天下讀書人過不去。
“好了,朕知道了,此事朕答應了,你工部需要多少資金,回頭打個報告上來,朕給予批準,至於誰主持此事,過後再議吧。”李世民直接說道。
李世民早就將一些功勞安排到自己最喜愛的兒子魏王李泰身上了,隻是礙於剛才魏王老師王珪的表現,不想朝堂上再出現群臣為某位皇子爭功的事情發生,也將此事壓下再議了。
至於炒鋼之術,李世民並沒有在這裡拿出來。皇家兵械司已經在加班加點的冶煉精鋼了,甚至三棱刺也在不斷的製作著,在自己的嫡係部隊沒有全部將裝備更換完,李世民沒打算將這炒鋼之術對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