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回答道。
“潞國公侯大將軍帶去西域的大軍,我們商量著留下一萬五千人,一萬人留在高昌,新成立的安西都護府內。另外五千人,駐守吐蕃王庭所在之地。看守整個高原。”
見李察同意了,執失思力接著說道駐軍問題。
“嗯,我倒是很想知道,隻有一萬人,你拿什麼抵擋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的大軍?更不用說遏製西突厥的發展了。”
“如果乙毗咄陸可汗聯合其他有野心的部落,王國,攻擊你安西都護府,你這一萬人能抗的住他們的猛攻,等到我大唐的救援嗎?畢竟旅途太遠了。”
李察問道。他很想知道大唐朝臣討論出來的辦法,是不是和他想的一樣。
“這個問題,我們商量過了,這次我們直接做把大的。我們會從大唐十六衛軍中挑選出一些優秀的後起之秀,帶著陛下的旨意,前往西域我大唐所有的藩屬國。任命為各國大將軍,奪取他們大軍的指揮權。”
“聯合所有西域藩屬國的力量,共同遏製西突厥。如果有哪一個不同意,正好潞國公侯大將軍的大軍還在路上,順便把他滅了。正好也起個殺雞儆猴的作用。”
還是那句話,大唐的這群老將們,打硬仗打習慣了,動不動就想著滅國。也確實,西域那些小國,大唐滅了也就滅了,對大唐來說,根本不需要動筋骨。
要不是之前,大唐一直與東突厥,吐蕃這些大勢力糾纏著,加上他們比較懂事,沒有讓大唐出手的理由。出於“不欺負弱小”這一點人理,他們早就真正成為大唐的一部分了。
“這個不需要,彆動不動就滅國,滅國了對我們好處不大。那些外族人,還要他們自己人來治理,新勢力的酋長對我們大唐的態度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李察話都沒說完,群臣的臉色已經不能用言語來形容了。想要吐槽些什麼,卻又不敢。
大唐自成立以來,真正的滅國就三次,頡利可汗的東突厥,鬆讚乾布的吐蕃,麹文泰的高昌。三次滅國全是你乾的,現在你和我們說滅國對大唐好處不大。
我們原來以為你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呢,結果你告訴我們道理你都懂?可就是管不住自己,一不小心就給人家滅國了?
李察也沒管他們再想什麼,接著說道“滅國就不用了,他們哪個國家不同意,你把名單報給我。讓特戰隊去給他們換個懂事的國王。換多了,總是識時務的。”
“不愧是華王,這樣最好不過了。我們派去的人隻管軍隊就行了,至於民生還是他們自己管。這樣我們安西都護府就可以強無聲息的全麵控製西域了。”
執失思力不留痕跡的拍了一句馬屁。
李察想到的,他們也能想到,剛才那麼說,也隻是維和李察滅國的興趣罷了。
在李察進來之前,皇帝李世民就把給不聽話的國家換國王的任務攬到自己身上了。
“你們這不是把事情都定完了嘛。我還能有什麼意見?安西都護府一旦在西域站穩了腳步,那那整片地方就是我們大唐的了。”
“現在還看不出來。等大唐的人口增多了。自然就會有人遷移過去。”
“可能你們都不知道,我們漢人最厲害之處並不是靠武力去征服。而是無形的人文同化。等我們漢人移民塞外,他們外族人,自然而然就會跟著學漢語,學禮儀,不出幾代,就和我漢人無異了。”
“一旦漢人與當地人通婚的那一刻起,這個地方基本就是我大唐的了。諸位不用心急,就算不去滅國,西域也是我們大唐的。唯一的威脅就是西突厥罷了。”
“等我們真的在西域站住腳了,滅他西突厥也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嗯,華王說的對。既然華王沒有意見,那我們就先這麼定了。安國公,你做好上任第一任安西都護府大都督的準備。隨時聽候命令。”
李世民在李察說完後,給這件事下了最後一個定論。
“末將領旨。”
執失思力應聲領旨。
籌建大唐安西都護府之事,到這已經定下了結果了。就等大朝會上通知其他人了。
甘露殿的議事結束後,李察也沒有再在皇宮裡停留。跟李世民要了一匹健馬就直接回到了華王府。
本來這也是李察這次進宮的另一個目的。能跟得上自己那匹“赤吒風雲”腳程的健馬,也就這皇宮裡最多了。
至於小兕子的事,還不著急,他就也沒和李世民說。先讓二嫂長孫皇後給李世民通個信吧。
這個事需要給李世民一個緩和的時間,畢竟自從長樂公主李麗智嫁人之後。晉陽公主小兕子是他現在最寵愛的孩子。
而回到華王府的李察,看到院子裡的段紅袖準備的要出行的東西,頓時感到頭無比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