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絲襪並不是後來那種絲襪,而是一種化纖做的,摸上去像是絲綢般質地的襪子,相比於棉襪要更輕薄,但是沒什麼彈力,唯一優點就是透氣一些。
“我就不去了,這都快國慶節了,用不了多久就入冬了,絲襪白球鞋買了,穿不了幾天。”
“也是,不過咱們可以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看的毛線,正好閒的時候可以織毛衣。”
這個沈夏來倒是有些心動,她的舊毛衣也確實磨損的厲害,也有些小了。
沈夏來來的這一年,雖然生活的不算好,但是在吃上還是頓頓能吃飽。
尤其之前她大部分時間在淑文姐家裡,跟著淑文吃食堂,月娥嬸子就在食堂上班,打飯時常能打到肉。後來假期裡,陸江南在新房開小灶的時候也都喊沈夏來一起。
現在沈夏來在學校食堂,更是不會委屈自己的肚子。
這麼一來,沈夏來自然長胖了一點,個子也高了一截。
本來沈夏來的毛衣穿了兩三年,去年穿已經很憋了,今年穿隻會更小。
沈夏來並不會織毛衣,不過她的舍友李麗孫靜最近就在織毛衣,沈夏來瞧著感覺也不難。
許培還給沈夏來建議“你也可以給你對象織一件毛衣嘛。”
沈夏來想了想陸江南家裡寄來的大包小包各種衣服,再想想自己目前為零的織毛衣經驗,說“還是算了,我先給自己嘗試織一件,陸江南的以後再說吧。”
馬上快國慶了,沈夏來學校要舉行文藝彙演,沈夏來和班裡幾個同學,在練習詩朗誦。
不過因為水平參差不齊,他們這個節目早早被淘汰了。
於是沈夏來每天晚上,一邊學習織毛衣,一邊看舍友們在宿舍練習她們國慶要表演的節目。
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朗誦,熱熱鬨鬨的。
沈夏來的手套已經織了一小截,她剛開始學,織的不好,不夠平整,先織一個小一些的手套練習練習。
沈夏來看有的同學還能織出來各色的圖案花紋,尤其是李麗新織的毛衣,衣領織出來像是有一圈兒花邊兒,看的她羨慕的很。
不過沈夏來也知道自己隻是織毛衣的新手,能簡單的把一件毛衣織出來,就很不錯了。
這麼想著,沈夏來就發現自己手裡織著的手套又不平整了。
她舉著手套的半成品問李麗“李麗姐,我這是不是哪裡織錯了啊?”
李麗探頭一看“夏來,你這織的太緊了,線都湊一塊了,可不是皺皺巴巴的。”
沈夏來發愁“好吧,那我拆了這塊再重新織一下。”
李麗安慰她“彆愁,誰最開始學織毛衣的時候不是手忙腳亂的啊,熟能生巧,多練習就好了。”
沈夏來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是還是羨慕李麗的手巧。
李麗是寧安製衣廠的女工,裁縫手藝特彆好,身上的衣服細看著都比彆人的更好看。就連衣服上的補丁,打的都讓人覺得圖案彆致,精巧。
她織毛衣的手藝更是一絕,會很多樣式。
李麗又說“夏來,你不是覺得我花邊織的好看麼,你先把大部分織出來,我幫你織花邊。”
沈夏來非常感激“李麗姐,真是謝謝你了。”
“這有什麼好謝的,不是隨手的事兒嘛。”
沈夏來又小聲問李麗“李麗姐,我拜托你做的衣服做好了沒有?”
前兩天沈夏來收到了家裡的來信,說大哥已經進木材廠了,現在算學徒工。
大哥的對象王小滿家裡希望兩人早早把婚事定下來,以免發生什麼變故。
甚至主動說知道沈家最近為了給大哥沈福來弄到這個工作,借了不少錢。所以不要什麼彩禮,隻要小夫妻好好過日子就行。
王小滿父母的話說的極有誠意,沈福來王小滿兩人感情又一向很好,沈長柱王翠翠也不能真的什麼都不出,就把人家閨女給娶回來。
於是兩人商議後,給沈夏來寫信,讓沈夏來幫忙在市裡買一塊好點的布,給王小滿結婚時做衣服穿。
另外結婚該有的,家裡也都得準備起來。
在沈長柱王翠翠看來,兒子工作的錢是工作的錢,娶媳婦的錢是娶媳婦的錢。給兒子娶媳婦,送女兒出嫁,這是他們當父母的責任,是得他們操持的。
至於兒子工作借的錢,雖然是他們夫妻借的,但是還錢得是老大掙了錢自己還。畢竟他們不是隻有老大一個兒子,後邊還有四個念書的,費錢著呢。
沈夏來也知道爹娘的想法,人家王小滿家裡什麼要求都不提,那他們不能真的什麼都不給。
既然王小滿不要彩禮,那彆的地方就得多補償補償。
大隊裡娶媳婦,一般會給媳婦扯布做身新衣服。信裡雖然沒細說,但看這匆忙的模樣,就知道大哥這婚事怕是近在眼前了。
這布買好了,還得手忙腳亂的做成衣服,時間上怕是有點緊了。
恰好沈夏來聽許培說李麗可以幫忙把布做成衣服,不過要收五毛錢,便把買好的布交給了李麗。
衣服也不是李麗自己做,而是李麗的大嫂做。李麗大嫂也是市製衣廠的女工,她家裡有縫紉機,本人又是做這個的,所以加工一件衣服也用不了幾天。
李麗也小聲和沈夏來說“夏來,你放心,在你這周末回家之前,衣服一定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