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長信誓旦旦的說道:“末將目力向來不錯。
縱然是其中有些誤差,但絕對不會少於百萬人。”
這話一出連一旁的董文炳都震驚了。
揮手讓千夫長退下之後,整個臨安帥府的氣氛都凝重了起來。
伯顏和董文炳相視一眼,都沒有說話。
良久後董文炳打破沉默道:“大帥,恐怕這次我們是遇到強敵了。”
伯顏現在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左丞,你說宋人是如何變出百萬人的大軍來的?”
董文炳苦笑一聲道:“大帥,怕是不止百萬人啊。
難道您忘了阿術將軍和阿裡海牙將軍也都率軍出征了嗎?
末將想來,恐怕他們麵對的敵人也不會在咱們之下。”
伯顏喃喃道:“宋人統計的全國人丁也不過兩千餘萬。
若是將三路的敵軍都算上,那起碼也得三四百萬之巨吧?
難道宋人五分之一的人丁全部從軍了?
那又何來如此巨量的糧草供應他們呢?”
董文炳反駁道:“不可能的大帥。
如果按您說的。
那就代表宋人除去老弱婦孺之外的男丁就全部都附逆了。
可咱們也沒收到情報說各地有什麼異動啊?”
“那你又如何解釋咱們現在麵對的這支敵軍?
總不能是憑空變出來的軍隊吧?
嗯
左丞,你說會不會是宋人那個南逃的丞相帶援軍回來了?”
伯顏口中南逃的丞相是南宋最後一個丞相陳宜中。
之所以這麼說,還是因為文天祥和陸秀夫的丞相都是流亡政府所封。
而陳宜中則是宋恭帝趙?親封。
相較而下更加符合朝廷規製。
要說陳宜中為人為官還算是勉勉強強。
起碼相對於大部分宋臣來說,陳宜中還有那麼一絲骨氣。
至於黨同伐異這種事是宋廷司空見慣的事情,倒也沒必要過多贅述。
蒙古大舉南下之時,陳宜中也被嚇的不輕。
但他倒也沒像左丞相留夢炎一樣向蒙古乞降做一條忠犬。
他先是逃出了臨安城,後在溫州加入了張世傑、陸秀夫的小朝廷。
而後張世傑大軍一路戰敗。
到達潮州時遭遇颶風,小皇帝趙昰落水染病。
陳宜中見事不可為,於是提議逃往占城(越南)。
被張世傑、陸秀夫斷然拒絕後他仍舊不死心。
借著去占城請求援兵的借口,他拖家帶口乘船逃到了占城。
等張世傑反應過來之後再想追的時候卻找不到他了。
元帥張弘範也是之後才得知此事,上奏了大汗忽必烈。
自此陳宜中再也沒有返回過中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