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十多年不上朝,仍舊能控製著朝堂的幾大勢力。
看似他什麼都沒乾,但是政事卻能井井有條的執行。
無論是各方勢力都翻不起什麼太大的浪花。
反觀崇禎皇帝朱由檢。
勤奮、節儉如他,反而是讓大明江山江河日下。
他窮的連龍袍都舍不得換,軍中糧餉更是無處得來。
與之對應,他朝中的大臣卻都各個吃的腦滿腸肥。
朱由檢卻仍不自知,自以為那些都是忠君體國之人。
等到他明白的時候卻已經悔之晚矣。
他們這兩個極端的例子擺在這兒,你還覺得精通帝王心術沒用嗎?
當然了,我並不是讓你去學朱厚熜。
他那種做法也並不可取。”
劉裕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奇葩”如朱厚熜,他自認是學不來。
任小天繼續說道:“說完權術,接下來就是治國理政的能力。
這方麵武則天總體來算乾的還算是可以。
尤其是她能知人善任。
諸如狄仁傑、張柬之這樣的宰輔;
還有後來李隆基時期的姚崇、宋璟。
這些人都是被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
她在位時期也被後人稱為是“君子滿朝”。
我們後世偉人也曾經高度肯定過武則天。
說她又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
她在位期間大力發展科舉製度。
儘管在隋朝時便有了科舉製度,但一直都隻是富裕表麵。
武則天是真的把科舉製度落到了實處。
無數寒門子弟也是通過這種方式躋身官場。
這也間接的打擊了門閥世家對於朝堂的壟斷。
當然,後世有人說門閥亡於武則天還是過於誇張了。
真正讓門閥世家勢微乃至於徹底消亡的還是因為唐末藩鎮割據和黃巢起義。”
劉裕聽到這話倒是來了興趣。
天下苦九品中正製久矣。
科舉製在南北朝時期雖然隻是處於萌芽的狀態。
出身寒門的劉裕天然就對貴族缺乏信任感。
要不然他也不會實行“寒人掌機要”的政策了。
甚至可以說這一政策就是隋朝科舉製的來源之一。
劉裕聽到武則天大力提拔寒門士子,一時間覺得和她應該有不少共同語言。
任小天似乎是看出了劉裕的想法。
於是對她說道:“關於科舉的事情,一會你可以單獨跟她請教。
現在先讓我把她的事情說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