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詢有些尷尬。
他跟昌邑王劉賀並不相識。
甚至從劉賀登基到他被廢黜,劉詢都沒有見過他的麵。
因此劉賀在位期間到底做了什麼事情,他還真不是很清楚。
任小天看到這兒也緩過味來了。
看來問劉詢也是白問。
劉賀退位後,他的昌邑國也被上官太後降為了山陽郡。
史書記載劉詢登基之後也沒有為劉賀平反的意思。
相反他還給劉賀敕封了一個海昏侯的爵位。
擺明就是默認了霍光給劉賀扣上的那些帽子。
甚至在這之後劉詢又削除了劉賀三千戶食邑。
劉賀在黯然中病逝,他的海昏侯國也因此被廢除。
這些事情其實任小天也能理解。
劉賀畢竟是劉詢的前任。
而且是名正言順做過皇帝的人。
劉詢怎麼也不可能對劉賀真正放心下來的。
日後朱祁鈺被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趕下台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不過霍光給劉賀扣這麼多帽子雖然有欲加之罪的意思。
不過也不能說明劉賀徹底就是冤枉的。
二人之間涉及政治鬥爭不假。
但霍光說的未必就不是事實。
劉賀在宮中嬉戲、奏樂,甚至在劉弗陵靈柩前肆意吃喝。
以及駕駛馬車在後宮中橫衝直撞、毫無禮數。
這些事情也能從後世海昏侯墓中發掘出的文物中也能得到佐證。
光是車馬、漆器、玉器、樂器,每種就有幾十成百件。
黃金重量更是多達一百多公斤。
他一個侯爵墓,比其他後世發掘漢代高級彆墓葬都要豪華奢靡的多。
由此可見劉賀的確不是個省油的燈。
但要說他究竟有沒有霍光說的那麼昏庸,任小天還真是說不好。
除非是劉詢能把劉賀本人帶來當麵詢問。
不過這事情倒是不著急,等哪天劉詢空下來了再說吧。
再看一旁的霍光,額頭上已經出了好幾層的冷汗了。
他不明白怎麼此中密辛連高皇帝劉邦都知道了?
而且劉邦還能夠準確說出1127件記錄在冊的事情?
他滿腹怨氣的看了一眼劉詢。
陛下啊陛下,臣迎立您做了皇帝。
對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如果沒有臣,您現在怕還在民間遊蕩呢。
怎麼您在二位先帝麵前說的儘是臣的壞話?
劉詢沒有看他,自然也不會知道霍光的心理活動。
不過就算他能知道,也隻會大呼冤枉。
這裡邊的事情自己怕是都沒有劉邦和劉徹知道的多啊。
如何能在他們麵前告你霍光的狀?
霍光強行鎮定下來說道:“高皇帝陛下,您真是無所不知。
昌邑王鑄下樁樁件件的大錯,這都是群臣們看在眼裡的。
這些絕非是臣一人妄言。
若是高皇帝您不信,可以隨臣去問問群臣就知道了。”
劉邦擺擺手道:“誰不知你霍光權傾朝野?
朝中儘是你的人吧?
我能從他們那裡問出什麼來?
他們又怎麼敢忤逆你的意思?”
霍光苦笑不已。
自己再權傾朝野,還能蓋過您二位不成?
在您二位麵前,群臣又有哪個敢胡言亂語的?
不等霍光想好如何回答,劉徹就打斷了劉邦的話。
“高祖您先等等,劉賀之事現在並非首要的事情。
霍光,有一件事關你全族生死存亡。
朕勸你可要想好之後再回答。”
霍光心中一緊,如臨大敵般的回道:“還請先皇示下。”